返回首页

珊瑚岛游轮(珊瑚礁岛)

来源:www.eyoulun.com   时间:2023-03-18 08:30   点击:69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珊瑚礁岛

稳定。因为每一个单体的珊瑚虫只有米粒那样大小,它们一群一群地聚居在一起,一代代地新陈代谢,生长繁衍,同时不断分泌出石灰石,并粘合在一起。这些石灰石经过以后的压实、石化,形成岛屿和礁石,也就是所谓的珊瑚礁。

2. 珊瑚礁岛图片

澳大利亚东北海岸是地球上最大的海——珊瑚海。珊瑚海南北长约2250公里,东西宽约2414公里,总面积达479.1万平方公里。珊瑚海因有大量珊瑚礁而得名,以大堡礁最著名,世界有名的大堡礁就分布在这个海区,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珊瑚礁群,有2900多个大小珊瑚礁岛,其中的大部分隐没水下成为暗礁,只有少数顶部露出水面成珊瑚岛。

珊瑚海海域属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均温在20℃以上,气温年较差很小,水面风小平静,降水适中。这些条件都非常适合珊瑚虫的生长,细小的珊瑚虫便在大陆架和浅水滩上繁殖生长,数百万年来由珊瑚虫的钙质硬壳与碎片堆积,并经珊瑚藻和群虫等生物遗体胶结成珊瑚礁。这些珊瑚礁一般只是略略露出水面,色彩斑驳地点缀在清澈的碧水中,呈现出一派绚丽的热带风光。

3. 珊瑚礁岛屿

澎湖列岛由90个岛屿组成,位於台湾岛西部,彼此相隔澎湖水道。最大岛屿为澎湖岛(即大山屿)64平方公里、次为渔翁岛(即西屿)18平方公里、白沙岛(即北山屿)14平方公里。群岛除最西的花屿主要由玢岩及花岗斑岩构成外,余皆为玄武岩台地经侵蚀破坏分割所成。地表起伏平缓,海拔不逾80米。海岸珊瑚礁发达,北部且有环礁生成。

澎湖列岛,位于台湾岛西部的台湾海峡中,因港外海涛澎湃,港内水静如湖而得名。由台湾海峡东南部64个岛屿组成,主要岛屿有澎湖本岛、渔翁岛和白沙岛,面积约为96.6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76.1%。面积超过1平方公里的岛屿还有虎井、吉贝、望安等8个,其余53个岛屿的面积都在1平方公里以下,其中有44个岛屿无人居住。

澎湖列岛居台湾海峡的中枢,扼亚洲东部的海运要冲,被称为“东南锁匙”。

4. 珊瑚礁岛主要分布在哪个区域

大洋洲的地质构造特点,主要表现为古老的大陆部分地壳相对稳定,新期形成的岛屿部分构造活动频繁,地体发展自西向东由老变新。

大洋洲是由世界上面积最小的澳洲大陆和1万多个面积大小悬殊的岛屿组成,岛屿之多,为各洲之冠。岛屿面积占全洲总面积的13.8%,其比例之高仅次于北美洲,居世界第二位。大洋洲不仅岛屿众多,而且类型齐全。按其成因可分为大陆型、火山型、珊瑚型和混合型四种。若结合外貌形态细分,火山型又可分为夏威夷式和维苏威式,珊瑚型则可分为台礁、环礁和裙(堡)礁三种形式。

大洋洲除部分山地海拔超过2000米外,一般在600米以下。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约占全洲面积1/3,200一600米的丘陵、台地约占全洲面积1/2以上。为世界地势低缓的一洲。澳大利亚大陆中、西部面积辽阔,气候干旱,植被稀少,风力较强,地表广泛分布着风蚀、风积地貌。在西部沙漠和中部艾尔湖一带,有许多风积作用形成的沙丘、沙垅和碟状往地。麦克唐奈山脉附近可以看到风蚀的沙岩柱和典型的雅丹地形。

大洋洲的岛屿生成多与火山作用有关,珊瑚岛和环礁的基底,也是火山物质组成的,因而火山地貌分布广泛,形式多样。如新西兰有成群的火山口、熔岩弯丘:夏威夷和波利尼西亚有体积较大、坡度偏小的盾状火山地貌等。

大洋洲的地貌结构自西向东有五个明显不同的地貌单元:大陆西部的侵蚀高原(西澳高原)、大陆中部的沉降平原(中澳平原)、大陆东部的断块山地(东澳山地)、大陆东侧的新褶皱岛弧(大陆型岛屿)、更东的火山一珊瑚岛屿群(海洋型岛屿)

5. 珊瑚礁岛主要分布在哪里

中国大小岛屿有5400多个,总面积3.87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面积的0.8%。岛屿岸线总长1.4万多千米,相当大陆海岸线的78%。按其成因可分为基岩岛、冲积岛与珊瑚礁岛三类。基岩岛占中国岛屿总数的90%以上,多呈北北东方向以群岛或列岛形式作有规律的分布。

台湾岛和海南岛是两个最大的基岩岛。其它有辽东半岛沿海的长山列岛,共50多座岛屿;山东半岛沿海的庙岛群岛,共30多座岛屿;浙闽沿海的舟山群岛为我国最大的群岛,共1339座岛屿;华南沿海的万山群岛位于珠江口外,共有150多座岛屿,主要有香港岛等;台湾附近海域有澎湖列岛、钓鱼岛等。

冲积岛由河流入海泥沙在河口附近堆积而成。长江口的崇明岛,面积1060.5平方千米,为我国第三大岛与最大的冲积岛。此外,珠江河口与台湾西岸等都有冲积岛分布。珊瑚礁岛主要分布在南海,主要有200多个岛、沙、礁、滩组成的南海诸岛(陆地面积仅10多平方千米)及黄岩岛。中国的岛屿中分布在东海海域的约占岛屿总数的60%,南海约占30%,黄渤海约占10%,按省份计,分布在浙江省沿海的有2100个,福建省有1404个,两省集中全国海岛的54%。在众多海岛中,面积超过100平方千米的大岛只有15个,却占全国海岛总面积的91%;其余小岛平均面积不到0.5平方千米。

6. 珊瑚礁岛形成过程

珊瑚礁的形成是造礁珊瑚及其他造礁生物对生成礁的钙物质长期积累沉积的结果。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都以为珊瑚虫是依靠捕捉动物性饵料生活的。

它们将食物分解吸收,产生成礁钙质。

研究发现,珊瑚虫的体内有一种单细胞藻类,叫做虫黄藻。

虫黄藻不但提供珊瑚养料,而且还能产生珊瑚生存必须的氧气。

虫黄藻还能促进珊瑚骨的形成,加速珊瑚的造礁过程。

虫黄藻代谢过程中排出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溶解在水里产生碳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与珊瑚虫体内的钙离子合成的碳酸钙就是珊瑚虫骨骼的主要成分。

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珊瑚礁形成了多种不同形状的岛礁。

根据珊瑚礁在海洋中所处的位置和礁体的形态分为岸礁、堡礁、环礁(泻湖)、台礁和点礁。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