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沉船珊瑚礁
1、巴厘岛
巴厘岛是整个印尼分隔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枢纽,位于两洋交汇处,造成不同环境生物的栖息站,所以海洋生物物种非常繁复。鱼类和珊瑚品种往往出乎意料之外的多。除此之外绝不能错过脱拉办tulaben的沉船岸潜,是二次大战时期美军的胜利号M.V.Victory运输战舰,驶经巴里外海时被日本潜艇鱼雷击中后冲上浅滩沉没,如今变成是海洋生物的家。另一处是巴厘岛北面的闽江港Menjangan Island的国家保护公园,属于自然保护区,这儿的软珊瑚、巨型海扇、海柏壮观令人咋舌。
2、印尼蓝壁海峡
蓝壁海峡是一个狭长的海域,宽度只有1.2公里,被全球5家最权威的潜水组织公认为全球最佳的潜水点,是地球上生物种类最多的地方。
3、关岛
岛上的自然景观、文化与现代的设施融合,成为国际知名的度假圣地。在西太平洋上有如一颗耀眼的明珠,大家都喜欢去接近他,关岛潜水的特点为兼具潜水与观光的乐趣,一家人出行关岛绝对是最佳的选择。
4、红海
由于没有任何一条河流主流流入红海,红海海水格外清澈。拥有珊瑚生长的最佳环境,珊瑚所生的斜坡大多都很陡峭,成为深洞和海底悬崖。海草丛生处是礁石鱼类的繁殖地,可以欣赏到种类繁多的鱼类。
5、楚克(以前称Chuuk吐鲁克环礁湖)
位于太平洋上由环礁所构成这也是他的特征之一,为世界最大的环礁之一,其环礁的周围约有2129平方公里。楚克的珊瑚礁盘生长茂密,但最大特色在于众多的沉船集中于环礁内。沉船被海生物及珊瑚所附着包围,有些必须由远处观察,不然几乎认不出是艘沉船。楚克的沉船绝不会让你失望而归,这儿为世界上数量最多最集中的沉船区。到楚克潜水虽不夜潜也不要忘了带水中照明灯,这让你在沉船潜水更富乐趣。
6、大堡礁Great Barrier Reef
这一片广大的珊瑚礁绵长两千多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活珊瑚群。大堡礁有四百种活珊瑚,颜色有蓝色、棕色、粉红及紫色,使整个珊瑚海岸呈现不同的色彩。大堡礁拥有超过1500种的鱼类,鲜艳亮丽。
7、帛琉PALUA
帛琉位于加罗林群岛最西端,介于菲律宾和关岛之间,由340个大小不一的岛屿组成,被世界知名的海洋学者、潜水家、水中摄影家所组成的委员会,共同推为世界七大水底奇观之最。珊瑚礁拱卫着许多草木茂盛的石灰岩岛屿,从透明的海中冒出头来,像阳菇一样四向展开,搭轻型小飞机由空中眺望帛琉,仿佛仙境。
8、诗巴丹
1987年世界野生保护基金WWF for Nature 确认此地是世界上其中一处珊瑚最美丽的地方。几乎所有潜水爱好者都评定它是世界级潜水胜地,海底生物之丰富被视为马来西亚之冠,各种软、硬珊瑚比比皆是,大型的海洋生物鲸鲨、鎚头鲨、海豚、魔鬼鱼不时到访,而海狼、铁头鱼、鱼参鱼、白鳍鲨、灰鲨、龙躄、鲮鱼、细鳞等等,更是这里的长期居住者。最负盛名的当然是海龟,每次下潜都能看到不下二、三十只以上,另外世界上唯一被人类发现的龟冢就在这个岛屿。
9、斯米兰群岛
斯米兰群岛位于泰国普吉岛西北方约85公里的安达曼海上,大小岛屿一共九个,每三个一组,分成三组排列。这一带水域的群岛早已被泰国政府列为国家海洋保护公园,不准任意下锚,以免伤害珊瑚等生物,如此用心保护可见一般。斯米兰海底景观是以巨大的花岗岩与丰富的各色各样珊瑚组成,有海底山丘连绵,还是世界上观看鲸鲨最佳地点,从十月到五月几乎都可以看到鲸鲨出没。还有有名的豹纹鲨,似鳐又似鲨的吉他鲨等,令人惊喜难忘。
10、马尔代夫
马尔代夫世界三大潜水圣地之一,潜水爱好者都应该到马尔代夫一次。马尔代夫地处世界海流交换最繁密的地点,鱼的种类及数量之丰富与大堡礁和红海媲美。最大特色是在马尔代夫有专门组织管理潜水运动的机构,经常会有许多人从事潜水运动。每一座度假岛屿饭店中皆有潜水学校的设置,除安排一般的潜水课程,颁发潜水资格证书,同时承办租借潜水器材的服务。
2. 珊瑚礁沉积
1、珊瑚礁能维持渔业资源对许多具有商业价值的鱼类而言,珊瑚礁提供了食物来源及繁殖的场所。健康的珊瑚礁系统每年渔业产量达35t/km2 ,全球约10%的渔业产量源于珊瑚礁地区。
2、珊瑚礁可以保护海岸线。
珊瑚礁对于保护脆弱的海岸线免于被海浪侵蚀起了重要的作用。健康的珊瑚礁就好象自然的防波堤一般,约有70-90%的海浪冲击力量在遭遇珊瑚礁时会被吸收或减弱,而珊瑚礁本身会有自我修补的力量。死掉的珊瑚会被海浪分解成细沙,这些细沙丰富了海滩,也取代已被海潮冲走的沙粒。
3、珊瑚礁作为我们医疗药材的重要来源。珊瑚礁还是海洋药物的重要原材料,如珊瑚骨骼移植、牙齿和面部改造等;珊瑚礁中生物数量众多意味着许多动植物本身可制造化学物质以抵抗其它竞争者及保护自身安全。这些化学物质对人类可能就是极大的资产。
4、珊瑚礁对优化地球上大气环境环扮演重要角色。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主要有C,N,P和Si 4种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包括固氮、CO2/Ca的贮存与控制、废物清洁等过程。有珊瑚礁生物参与的生物化学过程和营养物质循环对于维持和促进全球碳循环有重要作用。珊瑚虫可将CO2转变为碳酸钙骨骼,有助于降低大气温度。同时,这种神武化学过程也维持了全球钙平衡,每年由珊瑚礁沉淀输送到海洋中的钙约有1.2*1013mol。对于环境研究也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包括检测和污染记录、气候记录。如礁栖生物与可用作污染监测的指示种,造礁珊瑚特别是滨珊瑚可用来重建热带表层古海水温度等。
5、珊瑚礁是重要的文化教育和生态旅游基地。愈来愈多的潜水观光客在寻找全球各地原始珊瑚礁。因此,健康的珊瑚礁是具有强烈吸引力的。珊瑚礁鉴于其丰富的环境、生态及生物多样性,是理想的海洋生态科研、科普教育基地,并可提供以珊瑚礁生态为主题的文化产品。珊瑚礁是海洋中的奇异景观,为发展滨海旅游业提供了条件。珊瑚礁个中物质形态造型奇特,千姿百态,很有观赏价值。此外,由于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存在,为人类带来了美学和艺术灵感,并提供文化、精神、道德、信念和宗教等服务价值,是人类共同的自然文化遗产。
3. 沉睡的珊瑚礁
1959年,因附近一个水电站坝的修筑,人工湖的湖水不断上涨,将淳安古城淹在了水下。这座城池没有因做出特定牺牲而“消失”,而是以汉代遗址的身姿像珊瑚礁一样在100英尺水下静静地沉睡,慢慢地变成标本。
千岛湖(新安江水库),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境内,小部分连接建德县西北。是为建新安江水电站拦蓄新安江下游而成的人工湖,1955年始建,1960年建成。水库坝高105米,长462米;水库长约150千米,最宽处达10余千米;最深处达100余米。在正常水位情况下,面积约580平方千米,蓄水量可达178亿立方。
千岛湖水在中国大江大湖中位居优质水之首。国家一级水体,不经任何处理即达饮用水标准,赞誉为“天下第一秀水”。
地质构造:建库前,新安江从安徽屯溪方向进入淳安盆地,与东来的东溪港、进贤溪及南来的遂安港会合,至港口,出铜官峡。在铜官峡上游,新安江曲折奔流于群山之间,由于河床坡降很大,江水落差节节增加,从屯溪到铜官峡200公里之间,天然落差达100米。库区构造线呈北东向,有马金复背斜轴线、印渚埠——开化等断裂通过,山脊线与区域构造线方向一致。库区地貌多为侵蚀剥蚀低山丘陵、喀斯特丘陵,少部分为河谷平原。库底与库床绝大部分为古生界致密不透水岩层,少部分为半致密或粘结的不透水与微透水岩层,局部有不透水的岩浆岩侵入体,它们的出露标高均大于设计回水标高。库区水土保持良好,历年平均含沙量仅0.248公斤/立方米,冲积和淤积都不严重。水库大坝坝址铜官峡。铜官峡全长800米,两岸标高海拔各300米,峡谷河床标高海拔20~22米,下部陡峻,坡角30°~40°,峡谷枯水期宽约180米。左岸岩性为唐家坞石英砂岩(S3t),右岸为西湖组石英砂岩(D3x),河床大部分为唐家坞砂岩,抗压强度可达150X106牛顿/米2,摩擦系数0.60,河底无风化层,河床也无多大的断裂破裂带。
4. 沉寂在海洋深处的珊瑚礁
珊读作:shān
有关词语:
瓓珊 [ làn shān ]1.消歇,消沉。 2.犹阑干。纵横貌。 3.玉佩声。
媻珊 [ pán shān ]1.犹蹒跚。行走艰难貌。 2.飘动貌。
毵珊 [ sān shān ]须发长而卷曲貌。
珊瑚 [ shān hú ]许多珊瑚虫的石灰质骨骼聚集而成的东西。
珊枕 [ shān zhěn ]以珊瑚制作或装饰的枕头。
5. 海上珊瑚礁
珊瑚礁,是以珊瑚为基底,融合所许多其他生物,共同建构成的礁岩。 珊瑚是一种生活在热带満5奈⑿∏荒c动物,大多著生在海中的岩石、地面上。珊瑚过的是群体生活,当老的珊瑚体死亡之后,身体弱软的部分会腐烂之后,坚硬的石灰质骨骼仍会保留下,而新生的珊瑚便会附著在这些骨骼上,继续生长繁殖,年复一年,骨骼堆积得越来越高,便形成了珊瑚礁。 珊瑚的天敌是海星,一只海星一个月可以吃掉一立方公尺的珊瑚。 在海底世界,珊瑚礁享有“海洋中的热带雨林”和“海上长城”等美誉,被认为是地球上最古老、最多姿多彩、也是最珍贵的生态系统之一。珊瑚在长达2.5亿年的演变过程中保持了顽强的生命力,不论是狂风暴雨、火山爆发还是海平面的升降都没有能让珊瑚灭绝。但是,最近数十年,人类对海洋资源的过度开发,污染,全球气候变暖,对海洋鱼类的滥捕滥杀,对珊瑚礁的掠夺性开采,使珊瑚礁出现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供的数据表明,目前,全世界的珊瑚礁有11%遭灭顶之灾,16%已不能发挥生态功能,60%正面临严重的威胁。 珊瑚礁正失去斑斓色彩 珊瑚樵在全球海洋中所占面积虽不足0.25%,但超过四分之一的已知海洋鱼类靠珊瑚礁生活,并相互依存。珊瑚美丽的颜色来自于体内的共生海藻,珊瑚依赖体内的微型共生海藻生存,海藻通过光合作用向珊瑚提供能量。如果共生藻离开或死亡,珊瑚就会变白,最终因失去营养供应而死。现如今,色彩斑斓的珊瑚正在逐步失去其光彩,面临生存的威胁。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珊瑚褪色变白的? 一些专家认为,珊瑚礁面临的最大威胁,仍然是过度滥采和气候变化。意大利热那亚大学生态学教授维耶蒂在热那亚举行的一次海洋学会议上介绍他的研究成果时说,由于地中海水温升高,珊瑚体内的微型海藻大量死亡,使珊瑚颜色变淡,珊瑚生长受到影响。维耶蒂教授说,最近十几年来,地中海海水温度大幅升高,导致很多水生动物大量死亡。1999年夏末,利古里亚海大量软体动物死亡,有的品种完全灭绝。据观测,当时这一地区海水水温比平均温度高出4摄氏度。 美国科学家最近又发现,海水浑浊、对阳光的透射能力下降,也会使珊瑚礁面临威胁。据最近出版的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在佛罗里达群岛,美国海洋学家发现一部分珊瑚礁难以得到充足的阳光,光合作用产生的营养只能免强维持生存,无法继续增长。此外,阳光不足还迫使珊瑚向浅水区迁移,而这些水域的海浪会毁坏珊瑚礁。他们说,巴哈马群岛的部分珊瑚礁也面临同样问题。有关研究发表在《实验海洋生物学及生态学》杂志上。过去20年来,沿海地区开发、海岸侵蚀、水体污染、海藻增加等因素使一些海域的海水透明度明显下降。 病毒袭击珊瑚礁岌岌可危 世界各地的珊瑚礁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衰退着,其中最隐匿凶险的原因之一是一种快速蔓延的致死性细菌感染-黑带病( b lack band disease,BBD)。一旦珊瑚死亡,许多藻类、海绵和鱼类就得把根部或头部扎到沙子里。如今,研究人员首次鉴定出了与此病相关的细菌-它们已经遇到了对手,而且会发现它们的对手可能就是我们人类。 自从1972年人们首次在伯利兹和佛罗里达附近的珊瑚礁上发现黑带病以来,该病已出现在世界各地。这种病得名于一簇长有数十种不同微生物的黑色细菌。以往的研究已将这种病与水温升高和富含沉积物、毒素或污水的废物联系起来,但科学家们尚未弄清导致这种疾病的确切原因。为了找出“嫌疑分子”,伊利诺大学的地质学家和微生物学家在 C uraoa的St.Annabaa加勒比海港口收集了4700多个健康、患病和死亡的珊瑚样本及相应的水样,以及印度洋至太平洋地区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纯净水样。结果证明,形成黑色带丛的丝状细菌是一些亲缘关系很近的藻青菌类。他们还发现,患上黑带病的珊瑚样本包含一些存在于下水道中的致病细胞。这些患病样本还包括了其他在该病中发挥作用的细菌-例如和鱼类疾病有关的细菌。 三成海洋生物“无家可归” 一项新的科学研究发现,1/3以上的濒临灭绝的海洋生物生活在危险地区。许多海洋物种以散布于世界各地的少数珊瑚礁为栖息地。这些物种过多依赖这些受限制的危险性极大的栖息地。领导这项研究的约克大学罗伯茨博士说,如果不立即采取行动,海洋生物将开始灭绝。罗伯茨博士是代表“国际资源保护”组织进行这项研究的。该组织的总部设在美国华盛顿。科学家们最近在美国麻省波士顿“美国科学促进协会年会”上讨论了这个研究发现,并首次确定了全球珊瑚礁十大重点保护区。 科学家们首次列出了前10名世界上最脆弱的珊瑚礁热点地区,其总面积只占海洋面积的0.017%,但却包含了世界上34%的海洋特有物种,它们的生活地域有限。根据危险等级排名,世界最脆弱的珊瑚礁重点保护区依次位于菲律宾、几内亚湾、印尼的翼他群岛、印度洋的南马斯克林群岛、南非东部、北印度洋、日本及中国南部、佛得角群岛、西加勒比海、红海和亚丁海。
6. 沉船做珊瑚礁
广角变焦镜头拍摄题材广泛。以我个人为例,我使用的是尼康14-24镜头。主要用来拍摄风光,大型环境人像,水下风光,水下人像,沉船,大型珊瑚礁,大型海洋生物。下面就是我拍摄的部分样片,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