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日本游轮燃油泄漏事故
实际上没有这回事,事情源自于小说日本异闻录,我查了一下1998年日本死者中是漫画家人名单,只有一名31岁在东京自家上吊的男性。所以整件事是小说杜撰出来的,因为里面内容有很多是日本存在的传说,所以一个两个假的就显得特别真实了。
2. 日本油轮漏油事件后续
2010年4月20日,英国石油公司在美国墨西哥湾租用的钻井平台“深水地平线”发生爆炸,造成7人重伤、至少11人失踪,导致大量石油泄漏,此次漏油事故的严重程度超过了1989年阿拉斯加埃克森公司瓦尔迪兹油轮的泄漏事件,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漏油事故,这一事件已经成为美国乃至全球数十年来最大的环境灾难。
“深水地平线”事故造成1500m深海的原油泄漏,是历史上首次发生在超过500m以上深海的原油泄漏。与在海面航行的大油轮漏油相比,其危害更大、更隐蔽。
首先,由于海面与深海底的压力、温度有很大不同,大量原油喷涌并向上漂浮过程中,呈现一种“羽毛”状逐步分散的形态:即在海底都是从一个漏油口喷出(像羽毛的根),在上升过程中就会变成羽毛状,直到海面时,就像一个伞面盖在海面上,并且会以油团或油、水、气的混合物形式在海底、海水中和海面上流动、凝固或分散漂浮。而遇到洋流时,这些油水混合物可能随着深层洋流漂动,不仅可能漂出墨西哥湾,还可能漂向世界其他大洋,而在海面上却什么也看不见。
其次,由于生活在海水不同层面的海洋生物各自的生存环境不同,彼此既独立又相互为食物链,某一层的海洋生物死亡,将会造成食物链上层的许多生物难以生存。此次深海漏油可能直接破坏墨西哥湾海水不同层次的生物和鱼类,无数海洋生物将因此被扼杀。
除此之外,许多我们还无法检测的破坏、影响可能会在若干年以后才冒出来,这就像人类对温室气体的理解过程一样。1989年阿拉斯加发生的油轮泄漏事故造成的海洋生态破坏至今仍没有完全恢复,就是一个例证。
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的石油地质学家威廉·多米尼克指出,美国过早开放深海石油开采以及英国石油公司忙赶工期是导致墨西哥湾原油泄漏的主要原因。
中国石油大学的陈国明教授认为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事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应从中吸取教训并采取措施:
一是应加大深海油气田开发的风险控制力度。在油气田开发的设计规划、作业施工、运行维护等各阶段,应加大对安全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的控制力度。比如,对钻井作业钻前准备、钻井施工、下套管固井、测井、试油、完井等一系列作业步骤的关键参数进行监控,采用必要的技术、管理手段把任何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的风险控制到最小。
二是要加大应急救援和安全保障技术储备力度。有必要加大深水应急救援专项技术的研究力度,更为重要的是,需要掌握相关技术手段有效性、适宜性评价优选方法以及相关应急资源的调配及高效运行管理技术。
三是要高度重视石油石化行业对安全风险的管理与控制。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储运及炼制加工生产过程涉及高温高压、易燃易爆及有毒介质,是国际上公认的高风险生产领域。我们应重点研究油气生产事故规律和机理、安全隐患辨识及预测、预警方法等,构建相对完善的油气安全工程技术体系。此外,还应注重培养高素质油气安全技术人才。
3. 日本油轮沉没
后来这些富有想象力的文章通过多种途径流传,加上一些人有意无意的夸大添加成份,变成了今年大家在网上看到的“2000吨级的日本“神户丸”号沉没鄱阳湖的流言。都是假的。原属日本邮轮的"神户丸"於1942年11月在长江因撞船事件沉没
4. 日本轮船石油泄露
日本核泄漏可能有4方面原因 ;
一是抵抗地震能力较弱。庹先国说,核电站的选址是非常关键的,重要的一点是要尽可能远离地震活动带和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质构造环境;由于日本国土狭窄,本身就处在环太平洋火山带上,地震威胁不容忽视,尽管很多专家和公众曾激烈反对日本建造核电站。但是,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日本仍然建设了大量核电站。
日本早期核电站设计抗震标准为里氏6.5级,在 2006年日本修改了核电站抗震标准,将这一标准提高到抗震能力最大为里氏7.0级。但这次9.0级特大地震对抗震能力最大为里氏7.0级安全标准的核电站造成损害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是超役工作,设备老化。庹先国说,今年2月7日,东京电力公司完成了对于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的分析报告,报告称机组已经服役40年,出现了一系列老化的迹象,包括原子炉压力容器的中性子脆化、压力抑制室出现腐蚀等。但当地并没有关闭该核电站,而是为其制定了长期保守运行也就是再延长使用20年的方案。16日日本专家在分析核电站泄漏事故原因时也认为是设备老化所致。从这次事故发生后出现阀门失灵等现象分析也能证实这一点。
三是建成时间早,技术落后,抗风险程度相对较弱。据庹先国介绍,福岛核电站使用的是老式单层循环沸水堆,即和我们平时用的蒸汽压力锅类似,只有一条冷却回路。核燃料对水进行加热,水沸腾后汽化,然后蒸汽驱动汽轮机产生电流,蒸汽冷却后再次回复液态,再把这些水送回核燃料处进行加热。蒸汽压力锅内的温度通常大约是摄氏200多度,一旦发生故障,蒸汽里就带有辐射性物质沸水反应堆。专业人士强调,日本这样地震频繁的国家使用这样的结构非常不合理。一旦出现冷却系统故障,即使停堆,反应堆的温度也会快速升高,进而会发展到燃料熔化等事故发生。
四是“万一”情况考虑不够,安全冗余设施不给力。庹先国说,目前核电厂应急救援措施在设计的时候就已经考虑了十分周全,一般会有相当比例的设施和设备就是为了安全冗余度而考虑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出现“万一”灾害情况时才可能用到的这些安全备用设备和设施,其中大部分这样的设施和设备直到核电站退役可能都不会使用。但是,这次日本核电站特大地震发生后,首先是外部电网断电,继而发动机组出现故障,阀门又失灵等等,这些原因出现可能是因为地震级数实在是太大所致,但至少说明福岛核电站没有考虑到特大地震和海啸“组合拳”造成的危害。
5. 日本油轮泄漏事件
原油泄漏有很多种 简单点有陆地泄露和海上油轮泄露陆地泄露危害性大一点,简单处理方法是直接烧掉。油轮泄露就要打捞了。原油泄露后是漂浮海面的,首先用东西圈起来,然后聚拢,用水泵之类直接抽到运输船上,上岸后再行处理。
再有,如果你问的意思是原油泄漏之后的污染问题怎么处理的话,那就比较麻烦了。一般是处理不干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