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凤阳地处淮河之滨
凤阳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淮河中下游南岸,北隔淮河与蚌埠市淮上区、五河县相望,东、南与明光市、定远县毗连,西部和西北部与淮南市大通区、蚌埠市龙子湖区、蚌山区、禹会区接壤。
境内处于中国东部湿润季风区内,淮河以南属北亚热带,淮河以北属于暖温带,这样两种气候之间除地理位置上有一河之隔外,并无截然不同的界线。处在北亚热带向暖温带渐变的过渡带内,在气候上就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点,其表现为终年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水热同季,干冷同期,无霜期较长,但雨量季节分配不均且略显不足。年平均气温14.9℃,年降雨量904.4毫米,年蒸发量1609.7毫米。2. 凤阳在淮河南还是北
1、凤阳属传统的“滁州地理圈”之外,滁州地理圈基本在池河、滁河流域,也就是大金山(凤阳、定远界山)以南、滁河以北。而凤阳位于大金山以北,淮河干流区域,属蚌埠地理圈。
2、凤阳离蚌埠市中心仅15公里,且凤阳的拓展方向是向西,也就是向蚌埠,凤蚌之间的距离将会继续缩小,目前两地前锋相距仅7公里,几乎融城了。而凤阳离地级行政中心滁州市直线距离100公里,是距蚌埠的十倍。
所以凤阳人身在滁、心在蚌。
3、凤阳属中原官话信蚌片,而滁州属江淮官话淮西片,语言天差地别,一北一南,一侉一蛮。
4、饮食上,凤阳基本属北方面食区,二滁州是南方米饭区。
3. 凤阳在淮河哪边
属于安徽省滁州市。
凤阳县,安徽省滁州市下辖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淮河中游南岸,长三角城市群。截至2021年12月,凤阳县下辖2个街道14个镇1个乡:中都街道、 玄武街道、府城镇、临淮关镇、刘府镇、大庙镇、板桥镇、总铺镇、小溪河镇、红心镇、官塘镇、枣巷镇、武店镇、西泉镇、殷涧镇、大溪河镇、黄湾乡。
4. 凤阳县淮河河道管理处
光绪三十年(1904年),张謇拟就《徐州应建行省议》,提出徐州建省计划。民国时期亦曾有人主张设立淮海省。
淮海省是从清代末期开始提议建立在今江苏省,安徽省北部的一个省,位于淮河中下游北岸,辖区大致相当于今日安徽省的泗县、五河县,萧县和砀山以及江苏省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省会定于当时的清江浦(淮安府).光绪三十年(1904年)十二月划江苏江北地区为江淮省,但是众多江苏籍的朝中大臣反对分省,三个月后取消并回江苏省,裁撤江淮巡抚,将淮扬镇总兵改为江北提督。1939年后日军占领江苏,安徽省的大部分地区.汪精卫傀儡政府曾以徐州为中心设立了淮海省。以徐州为省会,包括现在的连云港市,淮安市,宿迁市,宿州市,亳州市,淮北,阜宁县,砀山县等地。
5. 安徽凤阳在淮河以南还是淮河以北
凤阳县,别名钟离,是安徽省滁州市下辖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淮河中游南岸,长三角城市群。东与明光市、南与定远县毗连,西部、西北部与淮南市、怀远县、蚌埠市接壤,北濒淮河与五河县相望;全县土地总面积194950公顷。截止2022年2月,凤阳县辖15个乡镇、2个省级工业园,全县共有187个行政村,25个农村社区,23个城市社区。截止2021年末,凤阳县户籍人口为790621人。凤阳有“帝王之乡”、“花鼓之乡”、“改革之乡”、“石英之乡”、“曲艺之乡”和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称号,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
凤阳建置,上溯秦汉,设有钟离县,但以山(凤凰山)名县,却始于明初。历史上凤阳县建置有两次重大变动。一次在元末,朱元璋打败张士诚,奔回濠州,改濠州为临濠府。明洪武六年(1373年)在帝乡置中立府,七年(1374年)将府治迁往凤凰山之阳,明太祖朱元璋赐府名“凤阳”,沿用至今。又析临淮县太平、清洛、广德、永丰四乡置凤阳县,府县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