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伦敦邮轮
泰坦尼克号(RMS Titanic),又译作铁达尼号,是英国白星航运公司下辖的一艘奥林匹克级邮轮,排水量46000吨,于1909年3月31日在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港的哈兰德与沃尔夫造船厂动工建造,1911年5月31日下水,1912年4月2日完工试航。
泰坦尼克号是当时世界上体积最庞大、内部设施最豪华的客运轮船,有“永不沉没”的美誉。
2. 伦敦邮轮港
1、有关鼓浪屿号的历史
1995年,在迈尔船厂巨大的船坞棚顶之下,常务董事伯纳德·迈尔(Bernard Meyer)与来宾共同见证了这艘邮轮的建成,而此时也正是船厂的200周年纪念日。P&O公主邮轮公司主席提姆·哈里斯(Tim Harris)宣布说,经过深思熟虑,将为这艘邮轮冠名为“奥丽埃纳号”( Oriana )。这个优美的名字不禁让人回忆起从1960到1986年为东方航运公司和P&O公司服役的“奥利埃纳号”的前身。
按照希腊神话的习俗,一枚新便士和一枚芬尼币被放进了船体的第一个分段中,人们相信这会给这艘船以及她的建造者们、船东、船员们带来好运。午间休息后,“奥丽埃纳号”的第二个分段装配到了第一个上,至此这两枚幸运硬币将永远伴随该船乘风破浪。
在未来的几个月,“奥丽埃纳号”初具规模,在建造大厅,预制的部件逐个装配在一起。45个按顺序编号的部件组成整艘船,从龙骨到烟囱和桅杆,耗费14830吨钢材。截至1994年4月,87%的钢材都已装配完毕,通过对“奥丽埃纳号”烟囱进行的风洞试验结果确定了其最佳形状。3个月后,7月31日周六,该船揭开蓬盖布从其停留了16个多月的码头下水,转移到装配泊位,外形只剩下烟肉和桅杯没有安装。现在我们著名的设计师三人组将看到他们的工作成果。这3个人都是自己公司的负责人(现在仍然是),“奥丽埃纳号”的设计合同上签署了他们的名字。罗伯特·带尔伯格,起初在英国P&O公主邮轮公司从事甲板布局设计和主要公共房间设计的工作,现主持一家自己的建筑师事务所,位于马尔默的北部的瑞典小镇维肯。除他之外还有安德斯·约翰松,其职责是监督船厂的建造工作,使其符合迪尔博格的设计要求。尔博格的设计要求。
派特的建筑设计公司( PetterYran &Bjorn)已获了“奥丽埃纳号”所有914个客舱的设计资格。其20名员工有幸在前奥斯陆游艇俱乐部工作,从那里他们可以享受整个港口的壮丽景色。该公司引以为荣的是设计了众多大大小小的游轮,但几乎所有都建成于北美市场,所以此次参与英国以外的船舶设计,就像皮特所说的那样, “非常令人兴奋” 。
约翰麦克尼斯有限公司负责设计“奥丽埃纳号”的购物区、丑角夜总会、照片店、娱乐场、安德森俱乐部吧、太平洋休息厅、晚间节目秀场和勋爵酒吧,这是直接来自堪培拉的创意。麦克尼斯经营设计业务的经验可以追溯到1963年,那时他专门在苏格兰从事室内设计的工作。此后在进入海洋设计开发领域之前,他先与北海轮渡合作,后来与邮轮公司合作,从事酒店设施方面的工作。“奥丽埃纳号”是第一个融入麦克尼斯设计师理念的英国客轮,为此他花费数周参观英国大陆,以确保他充分理解其民族的设计和装饰风格。
1995年4月2日,净重69153吨的“奥丽埃纳号”被移交给P&O公主邮轮公司,并于4天后在南安普敦获得了由伊丽莎白女王二世亲自命名的殊荣。这一切对这艘具有如此重要意义的英国邮轮来说实至名归。该船长260米,宽32.2米,由4个MAN B&W发动机提供动力,提供47750千瓦的电量,运行速度24节,使她成为现役速度最快的邮轮之一。4月9日,“奥丽埃纳号”处女航从南安普敦出发,吸引了大量媒体报道,成千上万的观众冒着寒冷和阵风挤满沿南安普敦港水域的每个参观点。P&O公主邮轮公司的新邮轮将经历一个目的地为加那利群岛的14天航行,此后其航行生涯繁荣而安全。在2006,她做了一次整修,花费1200万英镑。在此期间她被重新注册在百慕大,以便于可以在船上举行海上婚礼。时下流行的勋爵酒吧规模进一步地被扩大,增加了一个最新由英国名厨加里·罗德设计的96座高级餐厅,她目前航行载客能力为1822人,最大可容纳1928人。(资料来源:陈大为译,世界豪华邮轮200年,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年6月:119-122)
2、旧貌换新颜
而今,曾经的奥丽埃纳号已经摇身一变,成为了星旅远洋邮轮旗下第一艘邮轮,被命名为鼓浪屿号。
船上设有不同规模大小剧院共3个,图书馆及棋牌室各1个,3个泳池及4个按摩池。船上设有室内健身房、甲板跑道、篮球场及美容美发沙龙。其中健身房设有1个操房、1间桑拿房、1个蒸汽浴室及公共淋浴间,并连接7个独立的S PA房。船上免税商店云集世界各大奢侈精品品牌,纵享全球。
船上的免费餐厅有三个,半岛餐厅496个座位914平方米,东方餐厅522个座位800平方米,丽都餐厅近500个座位,足以满足客人的需要。付费餐厅包括:250平米的丝路餐厅,90个座位;107平米的亚洲小馆,38个座位;250平米的兰桂坊音乐餐吧,161平米,拥有卡拉OK及大屏电视;200平米的蒂凡尼酒吧,99个座位,坐落于在Tiffany蓝绿色玻璃天花板下,既是咖啡厅也是酒吧;顶点音乐酒廊272个座位680平方米,拥有180度全透明落地玻璃窗及小型表演区;Riviera Bar、Terrace Bar及Sunset Bar坐落在泳池边,提供付费冰淇淋及酒水饮料。
船上共有941间客房。其中尊享套房8间、悠享套房16间、悦享行政房16间,海景阳台房90间、海景房480间、内舱房331间。
船上的会议场所及设施包括:535平方米的星海剧院,900个座位;600平方米的琴岛演艺厅,420个座位;124平方米的卓别林剧院,240个座位;357平方米的星光俱乐部,102个座位。船上的娱乐活动有两场,第一场以中国元素为主导,从古丝绸之路到21世纪丝绸之路,外籍歌舞演员会为大家带来包括演唱中国歌曲、民族特色舞蹈在内的歌舞演出。另一场则结合了马戏元素,包括杂耍、冰上芭蕾等,为宾客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鼓浪屿号将于2019年国庆节期间首航。9月30日16:00从厦门出发,10月1日中午12点抵达香港,可以上岸游览观光,并可以在当晚的船上观看维多利亚湾盛大的节日烟火,这一定是非凡的体验。10月2日继续在香港游览,并于下午16:00返航,与10月3日11:00抵达厦门港,结束美妙的旅程。这样游玩香港,免于在香港住宿,节省不少昂贵的酒店费,还能够近距离观看维多利亚湾五彩缤纷的焰火,是难得的体验。
3. 伦敦邮轮旅游视频介绍
游轮一般定期或不定期沿一定的水上旅游线路航行,在一个或数个观光地停泊,以便让游人参观游览。普通客轮兼用于旅游或经改装后专用于旅游均可称游轮。20世纪60、70年代以后,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为观光游览而专门设计建造的游轮越来越多,这些游轮除具备一般客轮的基本功能外,大多提供专门的观景、娱乐设施和服务项目。
由于在邮递服务的初期,洲际的邮递服务,都是依靠邮务轮船将信件和包裹由此岸送到彼岸,这些英国轮船往往须要悬挂英国皇家邮政的信号旗。在1850年以后,英国皇家邮政,允许私营船务公司以合约形式,帮助他们运载信件和包裹。这个转变,令一些原本只是载客船务公司旗下的载客远洋轮船,摇身一变,成为悬挂信号旗的、载客远洋邮务轮船。远洋邮轮一词,便因此诞生
4. 伦敦邮轮玻璃餐厅
1915年4月10日,英国远征军首先试图进攻的目标是一个叫新沙佩勒的村庄。在战争的这个阶段,战壕防线还非常落后,英军能够集结足够数量的大炮攻克敌军的战壕并进行占领。不过,随后发生了什么事呢?德军的预备队乘火车抵达了另一条防线,而英军的预备队却是步行赶到前线,而且每个人还携带着60磅重的装备——相当于一个很重的箱子。骑兵的行进速度倒是在预料之中,只是又阻塞了道路。英军的大炮无法击中德军的新防线,而步兵已疲惫不堪,接下来的进攻因此失败。
在5月,同样的情况又多次上演,都没有取得最初那样的成功。不过,在那时,志愿兵已成批成批地赶来。在9月,英军与法军协同行动,酝酿了新的更大规模的进攻。在矿业城市卢斯,英军甚至释放了毒气。但正如格雷夫斯对结果所做的描述一样,这是一次可耻且可笑的失败——每一次世界大战的开始阶段士兵们都要记取英国式的无知和错误。毒气要从钢瓶里放出来,可扭开钢瓶螺丝的扳手尺寸却不对。而且,管理化学药品的教员们对毒气知之甚少,他们痛恨士兵们的所作所为。
军人们对不知所措的教员们又太不尊重。问题都解决好了,风向又出了偏差,但指挥官已下令释放毒气,结果毒气反过来吹向了英军。小城卢斯被德军占领,但有两支英军预备师还停留距卢斯很远的地方,他们或踩着交通壕的板道,或沿着挤满马车、大炮和不得不避让的骑兵,急速前往卢斯。他们到得太晚了,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在接下来的两天里遭到进一步的屠杀。但卢斯战役至少让英军更换了指挥官,道格拉斯·黑格爵士取代了约翰·弗兰奇爵士。
一方面是因为弗兰奇爵士已名声扫地;另一方面因为连国王都会听取黑格爵士的意见,而且他在1914的表现确实卓有成效。与英军相比,法军在香槟地区发起的攻击更加有效。这是因为在9月25日,法军在火炮方面有着较大优势,而且当时德军的防御非常低效,这种情况成就了法军的一次突破,甚至缴获了200门大炮,这可是巨大的收获。法军预备队还前行打开了一个缺口。但他们不得不再次面对一些问题,德国防卫部队已乘火车赶到,并已勘察了新的防线。
接下来的一个众所周知的问题是:这个纵横交错的战场,早已被大炮击得千疮百孔,弹坑中时不时积满了雨水和死尸。法国军队的生命力正在慢慢衰竭。哈布斯堡帝国的生命力也面临着同样的命运,尽管不是成百上千的士兵因战斗伤亡而是被俘。当时光迈入1915年,奥军沿着喀尔巴阡山一线驻扎,希望能够守住众多山口,不过,普热梅希尔要塞在撤退中已被放弃,那里有12万人留守,物资只能维持到3月底。如果局势和其他地方一样的话,那么毫无疑问,普热梅希尔就会像列日和其他要塞一样,被重型大炮攻陷,但俄国的围攻部队所拥有的武器少之又少。
这样,似乎是命中注定,“桑河上的堡垒竟然守住了”,而奥匈帝国的声誉看来也取决于它——如果它真的被攻陷,奥军的士气也就有可能崩溃,而且,众多潜在的敌人也许会受此鼓舞而介入奥匈帝国的事务。不过,从战略上来说,依赖要塞防御是一个低级错误——敌人因此会熟知你必须采取的行动。当时,俄军就完全清楚奥军会有来自喀尔巴阡山脉的救援性进攻,后来还甚至出现了一支规模不太大的德军南方军团。从1月23日到3月中旬,在高山地带,奥军发起过3次进攻。
奥国官方的历史学家们对康拉德的好感有时会造成对真相的隐瞒,但对这几次攻击,他们还是会认为这是“残忍的愚蠢行为”。参与进攻的官兵都被冻死,子弹要么埋进了雪里,要么打在冰面上四处乱跳,而步枪只有在火堆加温后才能发射。在这些战斗中,大约有80万人丧生,其中3/4因患病而死掉,逃兵成了一个严重问题。此外,奥军也担心许多斯拉夫人组成的部队,尤其是鲁塞尼亚人(即奥匈帝国统治下的乌克兰人)或捷克人并不可靠,一个历史上有名的布拉格军团甚至因此而被遣散。
德军方面倒是取得了较大成功。在11月,兴登堡已获得了“东线最高指挥官”的头衔(缩写为“Oberost”)。他的部队从开始时的20个师,扩容到40个师,人数增长到两倍。不过在当时,鲁登道夫和法金汉之间发生了争执,法金汉对鲁登道夫深得人心感到愤慨,并认为他的计划野心过大。但是,奥匈帝国面临的危机迫使法金汉派遣4支新组建的集团军前往俄军前线。2月初,这些德军从普鲁士边界对东南方向的俄军发起进攻,这一事件在历史上被称为“马祖里湖区战役”。
在厚厚的雪地里,德军展现出了他们非凡的作战技术,他们击败了一支正在列队准备进攻的俄军。突袭了另一支俄军,造成它的指挥官,一位70岁的老人精神崩溃,逃往科夫诺要塞(他后来被处以15年的劳役)。还有一支俄国集团军被围困在丛林中,虽然战斗的规模小于坦能堡战役。此后,双方的相互攻击又在波兰和东普鲁士边界展开。而所有进攻都表明法金汉是正确的,鲁登道夫的计划确实过于雄心勃勃。要不是俄军惊人的无知和愚蠢,以及不断犯错,德军肯定会付出极高的代价才能获得可能出现的任何进展。
无论如何,当时的奥匈帝国需要直接援助。3月22日,普热梅希尔要塞守军投降,这样,得以抽身的俄军被用来进攻喀尔巴阡山脉的各个山口,并直逼匈牙利大平原。甚至在布达佩斯,人们都能感受到恐惧。在4月初的复活节那天,贝基斯德军(即德军第38预备队),在德军最有能力的将军之一格奥尔格·冯·德·马尔维茨的率领下,已经避开了直接危险。但很显然的是,如果不采取实质性行动,事态只会变得更加糟糕。对德奥来说,还有一个危险在显现出来,即意大利可能参战,每个人都认为这才是致命的危险。奥匈帝国能够三线作战吗?
甚至有可能的是,如果罗马尼亚也参战,那奥匈帝国能够四线作战吗?这两个国家都是新兴国家,因为哈布斯堡帝国有着大量的意大利人和罗马尼亚人,它们还没有完成统一。意大利人想更上一层楼,他们从亚得里亚海的角度考虑南斯拉夫的土地,他们也在考虑以牺牲土耳其为代价建立一个地中海帝国,同时还想得到5 000万英镑的便宜贷款。与此同时,他们又非常害怕德国。不过,奥匈帝国的危机和英法联军登陆加利波利半岛减轻了这种恐惧。
1915年4月26日,意大利与协约国集团签订了一个《伦敦条约》,保证参战。参战决定获得了意大利议会的通过,但并没有得到广泛和热烈的响应。5月23日,意大利驻维也纳大使把宣战书呈交给了奥匈政府。从理论上说,这本来意味着奥匈帝国的终结,但地理条件帮了大忙。两国边界地带群山起伏,只有港口城市的里雅斯特东北部有20英里宽的平地,这个港口是意大利参战要夺取的主要目标。但这个地段属于喀斯特地貌的燧石区,寸草不生,难挖战壕。
即便是奥地利人临时拼凑组建起来的部队也能设法阻挡住敌人最初的进攻。对许多斯拉夫人来说,意大利参战非但没有摧毁奥匈帝国,反而给战争提供了一个新的作战地点,捷克军团后来得以重建,正是因为他们中的许多人曾在意大利战线上表现非常出色。此外,法金汉由于意大利参战而取得了东线战争中的最重大的一次胜利。法金汉主要关心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劝说俄国放弃战争。为此,他需要一些证据来告诉俄国,它永远也不可能赢得战争。
第二件事情是劝说奥匈帝国的人们为了阻止意大利参战,就要对它做出慷慨的让步。这件事情很难完成,如果他告诉他们,为打败俄军,他打算派兵直接援助奥军,可是这样又有可能会助长他们拒绝对意大利人做出让步的想法。因此,法金汉甚至对康拉德隐瞒了准备进攻俄军的计划,德皇本人也只是在4月11日才得到通知。这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战略计划——新建的第十一集团军穿过喀尔巴阡山脉北部连绵起伏的乡村,对山口中试图进攻的俄军发起攻击。
结语
到4月中旬,地面已经干透,德军完全不会重复康拉德的军队在雪地中曾经历的灾难性困境。到4月底,就是说在十多天的时间里,新组建的马肯森第十一集团军的8个师,共10万人和1000门大炮就已到达克拉科夫东部。这种铁路运送达到的成绩非同寻常,俄国人无法企及。
5. 伦敦邮轮港口的资料PPT
上海市是长江的入海口 吴淞口是黄浦江的入海口
吴淞东临瀚海,是长江三角洲的水路门户,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大港区可通达世界160多个港口。黄浦江与长江的汇合处称之吴淞口,黄浦江由吴淞口注入长江,长江由此入东海。吴淞以江海浩瀚、百舸争流的吴淞口得名,素有“重洋门户”、“七省锁钥”之称。
95年前,由吴淞万盛酱园酿制的白玫瑰酒从吴淞码头启程,远渡重洋,来到巴拿马,在万国博览会上,引起轰动,一举摘得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银奖。95年后的今天,随着吴淞口国际邮轮码头的建成,乘坐10万吨级以上国际邮轮来上海的客人,可在这里换乘水上快艇或经陆路抵达上海世博园区。
吴淞码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乾隆年间,吴淞原名胡巷桥,早在1736年至1795年间,这里原是黄浦江边的一个小渔村,是“十家三酒店,一日两潮鲜”的鱼货交易市场,居住在码头边上的人们就以捕渔为业。清康熙年间开放海禁后,由上海通往长江沿岸及南洋、北洋国外的航线都要经过吴淞口,吴淞则成了重要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