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闽江游轮一日游多少钱
国庆1,3,5晚上20:30分准时开始。
灯光秀时间:国庆期间晚上整点。最佳观赏点在中州岛对面闽江游船这一边,最佳位置:“闽江之心”这个牌子处,灯光秀的内容有千秋华夏,壮丽河山,落日余晖,璀璨星河,
2. 闽江游轮时刻表
36元20元,前者和后者的来回距离行程不一样。
3. 福州闽江游轮一日游
首先纠正一下,福州是六区七县,沿着中轴线步行,由北往南顺序游玩:屏山公园、镇海楼、左海公园、海底世界、西湖公园、福船、达名路美食街、三坊七巷(南后街)、乌山公园、乌塔、于山公园、白塔、五一广场、茶厅街、上下杭、中亭街、解放大桥、中洲岛、夜游闽江游船、烟台山公园、三县洲公园……嗯,差不多脚该走肿了。此外,鼓山、鼓岭、罗星塔、船政公园、平潭岛、金钢腿….嗯太多了。
4. 闽江游船票
灯光每天都有吧,游船看灯光的话,游轮每星期六,日晚七点到十点结束
5. 闽江游轮夜晚游多少钱
福州正月十五可以在福州市关庙区凤山头两岸年味处看花灯。这里年味最浓,百家齐放,仿若节日大街。一米路宽,百米长,一带一路梦想我国。气氛活跃,满山灯火,共赏得五彩斑斓,夜宵细数繁星,参悟时空灵感。
6. 闽江游轮夜游路线
1.三坊七巷
夜晚的三坊七巷繁华喧闹,柔和的灯光照射在重新修缮的明清建筑上,白墙、青砖、红瓦以及屋檐下的一串串红灯笼,点缀其间的翠竹古木,还有栩栩如生的古雕像,恍惚中好像回到了老福州的旧时光。漫步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沿途可享用福州鱼丸、红糟醉香鸡、鸡茸鱼唇、太平燕等等风味美食,或是在安泰河畔喝喝咖啡。
2.闽江
想体验闽南夜游的小伙伴,建议前往五一南路与江滨路交叉口台江旅游码头,在那里可乘船夜游闽江,每晚有19:30、20:00、20:45三个航班,人均100元。当夜晚笼罩福州,闽江两岸一座座高楼大厦灯火通明、一条条繁华街道霓虹闪烁,一座座跨江大桥如梦似幻,游船尾部搅起的阵阵波浪,和倒映在江水中的灯火交相辉映,流光溢彩,美不胜收,是福州夜晚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3.鼓山
鼓山海拔约870.3米,站在福州“后花园”鼓山上的观景台,不仅能看到闽江口的景色,还能看到大半个福州城,夜晚下的福州更是景色优美,若是遇到云雾天气,山顶云雾缭绕,如梦如幻,也别有一番意境。建议不妨抛下工作学习的忙碌,享受运动之后的酣畅淋漓,在这里遥看灯光点点的福州城,与好友品茶聊天,实在是惬意之极。
4.西湖公园
夜晚漫步西湖公园,可见古典的园林搭配上斑斓的灯光,淡青色的灯光轻柔地托着木栈道,远方的梦山阁在山林间若隐若现,这场景好似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建议可以带上家人、朋友登上画舫,一边听古筝评话,一边看“水墨西湖夜景”,体验古代文人泛舟西湖的闲情逸致,也是一种乐趣。除了泛舟,你也可以沿着西湖左海步栈道散步,看大爷大妈们载歌载舞,听着美妙的歌声,或是坐在岸边的咖啡馆,看着夜色,喧闹与静谧共存
5.金鸡山公园
这座原本废弃的通信塔,经过改造修缮,成了市民朋友夜景“打卡”的又一好去处。作为福州公园十大夜景之一,金鸡山公园的夜景以红色的飞虹桥、金鸡塔、茉莉花台的灯光为主要亮点,配合山脊线上树木投射出的绿色灯光,别有韵味。驻足茉莉花台,凭栏眺望,榕城夜景尽收眼底,十分惬意;金鸡塔变幻着色彩,塔尖三束灯光直指天际;飞虹桥桥身用红色灯光照射,“空中彩虹”横跨山间,温馨提示,每天17时30分到夜晚22时,市民可漫步其间,观赏这醉人的夜景。
6.乌山
“山在城中,城在山中”,这是福州的特色。山上是原始清新的自然风光,山下是繁忙的车水马龙,闹中取静,二者有机结合,产生一种别样美。从山上看,乌山、于山、白塔、五一广场,串起了一个城中的福州夜。
7.中洲岛
中洲岛是福州的夜景标志建筑,岛上欧式建筑风格复古而大气,充满异域风情,夜晚,中洲岛在灯光的照耀下整座岛显得金碧辉煌,连附近多江面都映上一层金色的光芒。江面水波荡漾,解放大桥桥身线条流畅,桥上车辆往来,桥两边为人行步道,可以经常看见一些有闲情逸趣的人来这垂钓。想要品尝美食的话,可以坐公车前往附近的元洪东百、1912青年会、台江步行街、中亭街。
8.海峡奥体中心
海峡奥体中心,即福州海峡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这座外号“海螺”的体育场能够变幻42亿种颜色,夏季正常亮灯时间为19:30-22:30,冬天可能会提前亮灯。除了可以呈现美轮美奂的光影,还可以转播体育赛事,通过手机APP就能直接控制屏幕,是不是很酷炫呢!不远处的奥体主题公园,以飞凤山为依托,园内飞凤湖的音乐喷泉伴随着《茉莉花》、《梁祝》等经典音乐的优美旋律舞动,这种美景也是不可错过的!想要看比赛、听演唱会、表白求婚、亲子游玩。
9.东街口
东街口,是福州的老牌商圈,南街的回归加上地铁的开通,让一度沉寂落寞的东街口商圈再度回归人们的视野。东街口南北连接八一七路、东西贯穿三坊七巷与朱紫坊,街边商户林立、百货聚集,是福州购物、休闲、娱乐的中心。夜晚的东街口流光溢彩,陆离的灯光与熙攘的人潮,在夜色下显得格外温暖。
7. 闽江轮船一日游
位于中国福建连江县南部闽江入海处。距大陆最近点3.5公里。,面积约0.57平方公里以形似壶,故名,又传,明末地震,沉立村(立桩礁)浮壶江,谐音得名。基盘由火成岩组成。长1.32公里,宽0.43公里,面积约0.57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38.3米。岸线长3.84公里。人口7301人。北部建有1.2公里的防波堤,西部沿岸建码头4座,班轮通粗芦岛、川石岛、连江县琯头、福州市区。有明林汝翥摩岩题刻“潮鸣空谷”。该岛年均气温18.3摄氏度,年降水量1064毫米,通常风力3~4级,7~10月有台风。岛上建有导航灯标,客轮通川石、粗芦、琯头、福州。
8. 闽江游轮一日游多少钱一天
万寿塔位于泉州城东南方向20公里的宝盖山山顶,是一座仿木楼阁式石塔,由僧人介殊建造于泉州海洋贸易鼎盛的南宋绍兴年间,是古泉州港商船抵达泉州港的地标,也是镇守海口、护佑商旅的精神寄托。万寿塔用花岗岩砌筑,为五层八角空心楼阁式塔,占地面积325平方米,通高约22米。因宝盖山是泉州湾一带的制高点,古人认为在此建塔可锁住水口以保平安,故称关锁塔。因有商人妇登塔望夫成石的传说,民间也称其为姑嫂塔,它承载了泉州民众对海洋贸易的历史记忆。万寿塔为五层八角空心楼阁式塔,是古泉州港商船抵达泉州港的地标
台海网7月19日讯 据泉州网报道 万寿塔位于泉州湾海岸制高点宝盖山顶,登临此处,泉州湾及远近岛屿一览无遗。左侧遥望泉州湾,正对台湾海峡,右侧直视深沪湾。这一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该塔在南宋绍兴年间创建以来,即成为泉州港商船来往于台湾海峡主航道的航标塔。
如明代弘治三年《八闽通志》所记载:“宝盖山,在永宁里二十都(今石狮市永宁镇)。上有石塔甚宏壮,商舶自海还者,指为抵岸之期。”千百年来,万寿塔以守护者的凝望眼神,迎送着每一次天际归帆,也凝结着泉州港的万千风情。
海交发达 建筑艺术瑰宝“关锁塔”保平安
近观万寿塔,由花岗岩建造,结构奇特,为五层空心楼阁式建筑。底层加围廊,塔门前建一石构方形单檐歇山项门亭,第二层门额上方刻有“万寿宝塔”四字,字体也不大,稍不留意,就会漏过。石狮市博物馆馆长李国宏介绍,万寿塔面临台湾海峡,受台风影响较大,为了防控风灾袭击,该塔建造时就采用外形逐层收分,门龛位置逐层、逐边互换的方式,即显得立面壮观,又保证重心稳定,经受住了无数强风雷雨的考验,这也显示了泉州古代高超的建筑技艺。
万寿塔又名关锁塔,这与其建筑者、南宋僧人介殊有关系。《闽书》记载,介殊有感于宝盖山位于晋江东南滨海风口、水口交接处,古人认为“风水”关乎一方之灵气,决定人文之兴衰。于是,介殊募缘兴建此塔,作为“关锁(风)水口”镇塔之用,遂命名为“关锁塔”。
李国宏说,僧人介殊能够募集资金在宝盖山顶兴建这一奇观,它很清晰地透视出当时的历史文化信息。即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泉州当时的海外交通发达、社会环境开放包容,带来了经济与文化的繁荣,这才造就了万寿塔这一奇特壮观的建筑艺术瑰宝。
指引航路 曾是郑和下西洋船队返航“航标塔”
然而,万寿塔更大的价值并不在于“风水”之说,而在于其独一无二的航标功能,《闽书》对此有明确阐释:“高出云表,登之可望商舶来往”。李国宏说,石狮市地势南高北低,最高的丘陵地就是海拔209米的宝盖山,在这建设航标塔是绝佳选择,“如果乘船在泉州湾入海口处的广阔海面,我们可以清楚看到万寿塔。”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万寿塔默默地为无数进出泉州湾的中外船舶指引航路。它与六胜塔、石湖码头、江口码头一起构成了泉州港口设施建筑较为完整的体系。
万寿塔的航标功能在历代中得到延续,明代《武备志》收录的《郑和下西洋航海图》绘制有“万寿塔”图标。明代祝允明《前闻记·下西洋》记载,宣德八年,郑和下西洋船队由王景弘率领返航,六月十日,“望见望郎回山(即宝盖山)。”这是万寿塔作为郑和下西洋船队返航航标塔的历史记录。
到了清朝中期,章巽收藏的《航海图》清晰标有“姑嫂塔”(即万寿塔)图标,并注明它是船舶进入泉州港的引航标志。它与成书于18世纪的航海图书《指南正法》的描述相互印证,说明万寿塔作为泉州港外海航标的功能一直得到延续。道光元年绘制的《霞泽乡地图》,也标注“万寿塔”图标。当时朝廷已经正式开放泉州蚶江港与台湾彰化县鹿港对渡通商。该地图即注明台湾商船进入泉州港时,以万寿塔作为导航标志。
守望侨乡 “姑嫂塔”承载海洋贸易辛酸记忆
对于万寿塔,闽南民间还有个名字叫 “姑嫂塔”,因它流传着一个凄美的故事:传说很久以前,闽南天旱,庄稼颗粒无收,一位名叫海生的穷人被迫离别新婚妻子和心爱的妹妹,远走南洋,约定三年后回来相会。海生去往南洋后,姑嫂俩天天爬上宝盖山,垒石登高,远眺大海归舟,盼望亲人回家团聚。转眼三年期到,海生乘船回来,姑嫂俩在山上看到船已近海岸,谁知忽然刮起狂风,下起暴雨,一阵惊涛骇浪把大帆船打翻了,海生葬身大海,姑嫂俩喜尽悲来,纵身跳入山崖。人们为了纪念她们,就在姑嫂二人垒石登高的地方建起这座“姑嫂塔”。
“姑嫂传奇”的故事早在明代已基本定型,广为人知。明代崇祯初年出版的何乔远《闽书》记载:“昔有姑嫂嫁为商人妇,商贩海,久不至,姑嫂塔而望之,若望夫石然。”虽寥寥数语,但传奇故事的人物、主要情节已经包括在内。李国宏说,“姑嫂传奇”故事定型至今将近400年,它已深深烙印在海内外侨乡人的心中。长期以来,泉州从事航海经商者将“姑嫂塔”视为故乡的象征,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该塔成为泉州悠久海外贸易传统的见证。
在17世纪初期绘制的泉州地图中,“姑嫂塔”已经成为重要的地理标志。因为姑嫂登山望海的故事,宝盖山被称为“望郎回山”。16世纪编撰的航海指南《顺风相送》记载,望郎回山上有“姑嫂塔”,是进出泉州港的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