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戈壁上的游轮(戈壁滩上的公路)

来源:www.eyoulun.com   时间:2023-03-03 15:00   点击:124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戈壁滩上的公路

第一条:首选中国的第一条沙漠高速公路G7。

曾经最有看头的自驾公路当为美国的66号公路,如今世界上穿越沙漠最长的公路——京新高速正式通车后,已经彻底超越了美国的66号公路,又被称为“中国版的66号公路”。一路走来,大漠戈壁、草原山丘、璀璨星空,有一种穿越四季更替的错觉。其中蒙古境500公里穿越大片荒漠和数百公里无人区让好好体验一把,什么叫做速度与激情,什么叫做一人一车一世界。

第二条:塔克拉玛干轮台民丰沙漠公路

为了开发塔克拉玛干沙漠里的塔里木油田,中国人在1993年修建了一条贯穿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公路,从轮台到民丰,全长522公里。

第三条:塔克拉玛干阿拉尔至和田沙漠公路

该公路是从阿拉尔至和田,全长424公里,公路等级为二级,于2005年6月开工建设,2007年9月建好通车。

第四条:塔克拉玛干阿拉尔至塔中沙漠公路

该公路是从第一师阿拉尔市十四团至且末县塔中沙漠公路。该沙漠公路于2019年全线通车,全长136公里,承建单位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第五条:塔克拉玛干尉犁到且末沙漠公路

该沙漠公路尉犁到且末,全长333公里,贯穿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它还是G7乌尉段的一部分。2020年9月24日,刚刚实现完成了沙基全线贯通。预计明年可以正式建成通车。

2. 戈壁滩最美公路

在伊犁察县加克斯台那边有戈壁滩,走伊昭公路,在白石蜂山下,算伊犁比较大的戈壁滩,在天山水泥厂附近。主要是盐碱地和骆驼刺,主要野生动物就是兔子。

我们在传统的思维中,第一感觉戈壁滩的形成似乎与水流的冲击密不可分,那么新疆远离大海,是不是这里以前就是大海的原因,才形成了面积如此广阔的戈壁滩呢?

实际上,根据现代地球科学相关研究表明,新疆在遥远的古代,还真的就是大海,而且不单单是新疆,就连整个中东地区、我国的青藏高原以及中亚地区,同期都属于海洋。

3. 戈壁滩徒步在哪里

1. 下坡不要跑,不要跳。下坡的时候太快太猛最伤膝盖,对于长距离徒步来说是非常糟糕的。减慢速度,重心靠后,前脚站稳再移动重心过去,一定要有一只脚支撑在地面上。

2. 尽可能减少负重,戈壁徒步中途会有补给点和营地,不需要个人携带太多物品。鞋子,服装也尽量选择轻便透气的,以免给身体造成太大的负担。

3. 做好热身运动,很多戈友并不在乎这一点,但其实赛前热身是非常必要的,让关节,肌肉,韧带得到预热,可以大幅度降低受伤的概率,减少徒步后的不适。

4. 尽量使用登山杖和护膝,合理的使用登山杖和护膝可以节约力量,保护关节,而且还能保护个人安全。

4. 戈壁滩修路

由于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地势高低、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从宏观上中国可以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地理区(又称为三大自然地理带)。这三大自然地理区的景观有着明显的差异。

一、东部季风区

在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以东地区,背靠内陆高原,面向海洋。 夏季受海洋季风影响显著,普遍高温多雨,冬季受北方冷气流影响,大部地区寒冷干燥,风向与降水均随季节而有明显的变化和更替,这是中国的东部季风区。

本区包括地形上属于第二级阶梯的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横断山区,以及第三级阶梯的沿海广大平原和丘陵地区,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45%,人口占全国人口的95%。

  本区的湿润程度较高,特别是东南部湿润程度更高,河流均为外流河。

中国主要的大河: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辽河、海河等,大多自西向东,由本区入海。地貌的外营力主要是常态的风化、物质移动、水力侵蚀和堆积、溶蚀等作用。地势很少有超过2000米以上的高山,没有冰川和雪线。

在沿海沉降地带,因河流所夹泥沙的堆积作用,形成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平原,一些没入海中的山岭,露出海面的部分,则成为分布于沿海的众多岛屿。

  本区内自然界的地域分异,主要因素是随纬度而变化的温度,由北而南,气候逐渐变暖。

由北起大兴安岭北端的寒温带,向南为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等温度带,其中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幅员最广。 天然植被以森林为主,也有一部分温带草原。但因本区农业生产的历史悠久,人口稠密,除东北山地、横断山区、台湾东部山地尚保留有较大片原始森林,黑龙江省北部尚有一些未开垦的荒原外,绝大部分可耕地均已开垦为农田。

平原地区村落和城镇广布,原来的自然面貌已大大改观。

  本区的秦岭—淮河一线,是南北地域分异的重要地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冬季寒冷,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河流、土壤冻结,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雨量集中在夏季,春季常苦旱,部分地方有盐碱土。

代表性的森林,在寒温带为由兴安落叶松组成落叶针叶林;在中温带为由红松和槭属、椴属、桦木属等阔叶树种组成的针阔混交林;在暖温带为由栎属和赤松、油松等松属组成的针阔混交林。 由于这一带受人的干扰很大,天然森林保存很少,在华北常见的桦、杨、柳林主要是次生林或河岸林。

作物多为旱作,以小麦、玉米、高粱、大豆为主,南部可种植棉花、甘薯等。东北地区除北部外多为一年一熟,华北可二年三熟,有水灌溉地亦可一年二熟。果树有苹果、梨、桃、杏、柿、核桃、板栗、枣、葡萄等。

  中国北方,一年四季的景色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不同。

冬季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一片银装素裹的洁白世界。春季冰雪消融,农田翻耕后,东北平原富含腐殖质的暗棕壤、黑土、黑钙土,呈现黑色。华北大地的基本色调则为黄色,西部有堆积很厚、面积广大的黄土高原。

这些黄土疏松易蚀,被侵蚀的黄土经过流水的搬运,大量堆积于平原地区形成次生黄土,甚至在河流、湖泊、海洋、天空中都有黄土的踪迹,所以河名“黄河”,海名“黄海”,华北大地也有人称之为“黄土地”。 夏季炎热多雨,树木葱笼,庄稼茂盛,大地呈现着一片青绿色彩。

这时,东北平原尚未开垦的草甸草原,杂类草先后开放出不同颜色的艳丽花朵,被称为“五花草塘”。秋季是红叶满山、庄稼黄熟、棉桃银白、果实累累的色彩绚丽的收获季节。

  中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南方, 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河流、土壤基本不冻结,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土壤无盐碱,全年都有作物生长,主要作物为水稻,一年二熟至三熟。

森林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有青冈、栲、樟、榕、木荷、冬青等属树种。还有马尾松林,以及人工杉木林、竹林等。南部边缘为热带季雨林和热带雨林。经济林木可种植茶树、柑橘、油茶、油桐等。

南部还可栽培香蕉、菠萝、龙眼、荔枝、椰子、橡胶等亚热带和热带植物。

  南方一年四季基本上是水绿山青,田野翠碧。 土壤为黄棕壤、黄壤、红壤、砖红壤,因此越往南去,大地的红色越显著。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下,湖泊众多,河网交织,为典型的“水乡”景观。四川盆地和南方的丘陵多已开辟为层层叠叠的梯田。四川盆地地表覆盖由紫红色砂岩、页岩风化后的紫色土,被称为“紫色盆地”或“红色盆地”。

江南丘陵的红色砂砾岩区,有些被侵蚀而成朱崖赤壁的“丹霞地形”(见中国的红层)。西南石灰岩区,在溶蚀作用下,形成峰林、溶洞、地下暗河等发育完美的喀斯特(岩溶)地形(见中国的喀斯特(岩溶))。

西南的横断山区,景观呈垂直变化,由河谷到山顶,植被依次为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高山灌丛等。 当地人民常以“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来形容高山峡谷区气候和景观的变化。

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和长城一线以北的广大地区,因位于欧亚大陆内部,距海遥远,受中国夏季风影响较少,海洋湿润气流被山岭阻隔,难以深入,气候干燥。

年降水量由东部的400毫米左右,往西减少到100毫米以下。冬季寒冷,夏季温暖,甚至炎热,气温的年、日较差均大,大陆性显著。本区的温润程度低,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区。植被由东往西,大体上依次为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古代《敕勒歌》中所说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对这里典型草原景观的生动描绘。 本区地广人稀,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的30%,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的4%。

  地貌的外营力主要是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下的风化、物质移动、水力侵蚀和堆积、强大的风蚀、搬运和堆积作用。

  东部的内蒙古高原海拔千米左右,地表径流多属源出暴雨的暂时性水流。高原地势平坦,侵蚀轻微,极目弥望,几乎全是浅起缓伏的“塔拉”(蒙古语低平地之意),有“远看似梁,近看是滩”的特点。 这些塔拉的水草丰美处多属优良牧场,可见到成群牛羊和星星点点的蒙古包,也可见到在草原上奔驰疾走的黄羊群。

但在草地遭到破坏的地方,表层沙土被吹走,形成基岩出露的砾石地──戈壁;被风吹走的沙砾在较远处沉降堆积成沙丘或沙山,形成沙漠地貌。有些沙丘呈新月形,随风移动,被称为流动沙丘,能掩埋草场、农田、村舍、道路,危害很大;有的沙丘上生长着固沙植物,即不再移动,成为沙地。

戈壁和沙漠是内蒙古高原、也是西北干旱区的地貌特色。

  内蒙古高原大部分属内流区或无流区,湖泊多为咸水湖或盐碱湖。外流河主要是过境的黄河,在宁夏、内蒙古的河套地区,形成肥沃的冲积平原。

平原上河渠纵横,阡陌相望,有“塞上江南”之称(见河套平原)。

  贺兰山以西的地区降水更少,蒸发更盛,荒漠景观显著。 但在甘肃河西走廊西南侧,耸立着祁连山,新疆准噶尔和塔里木盆地边缘,环绕着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等高大山脉。

这些山脉的顶部分布有现代冰川和万年积雪。暖季高山融水成为干旱区内流河的主要补给水源。这一带景观,从山麓到山顶,垂直变化明显,大体上呈现为山麓荒漠—山地草原—山地森林—高山草甸—高山永久积雪的带谱;从盆地边缘到盆地中心,又可分为四带:山足戈壁—绿洲平原—沙漠区—内陆湖区。

  干旱的山足戈壁,夏季炎热有雨,冬春有冷风暴。戈壁滩由砾石层构成,在盆地开口、风力强劲的地段,可见到“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的景象,以及风蚀而成的“城堡式”地貌。

这一带是古代丝绸之路驼队的通道,今天为公路、铁道的良好地面。坚固的戈壁滩,不用修路即可通行汽车。

  山足戈壁地下为沙砾层,吸水性强,大部分出山的河水由此层下渗,成为地下水,于低处重新露出地表,涓涓清流,灌溉着山脚下的块块平野。

这些分散的山麓平野,绿树成荫,是河西走廊和新疆境内的绿洲所在地,也是干旱区内粮食瓜果的生产基地,人口、村落、城镇的聚集点。

  在“绿洲”以外,即为浩瀚的沙漠区,象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广达30多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沙漠。

整个沙漠地区,除边缘分布的岛状绿洲,以及一些沿较大河流(如塔里木河)深入沙漠的“绿色走廊”外,绝大部分是黄沙莽莽的沙海,其中有一望无垠、波状起伏的新月形沙丘,有高大的金字塔型沙丘,也有绵长蜿蜒的沙垄。

天山以北的准噶尔盆地,西面有缺口,西风带来的水气进入,使盆地内部不致太旱,沙漠面积较小,有不少水草丰盛的优良牧场。

  盆地中心低洼处是内陆湖区,有些内陆湖,如罗布泊,因注入湖泊的水源断绝(上流灌溉用水增多并修筑水库),现已干涸,湖底荒原被风侵蚀成崎岖的“雅丹”地貌和长条弯曲状的“白龙堆”地貌。

  

三、青藏高寒区

青藏高原北起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南抵喜马拉雅山;东起横断山脉;西至国境线。 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5%,人口仅占全国人口的1%,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还有不少白雪皑皑、海拔7000米乃至8000米以上的极高山。

这个世界上面积最大、海拔最高、形成年代最新的高原,由于地势的极大隆起及其所产生的强烈热力、动力作用,形成为世界上中、低纬度内独特的大面积高寒环境。 人们常把青藏高原与地球的南北两极相比,把它称为地球的第三极。

  本区高原的地势作用超过了纬度的影响。它与同纬度低地区的黄河、长江中下游的景观有极大差别。高原上空气稀薄,大气干洁,太阳辐射强烈,气温低而年、日较差大,风力强劲,降水稀少,冰川冻土发育,寒冻风化和融冻作用十分普遍。

湖泊众多,除少数淡水湖外,大部分是咸水湖和盐湖。气候由东部温暖湿润向西北寒冷干旱递变,在植被方面表现为森林→草甸→草原→荒原的带状更迭。

  高原东南部和东部与第三级阶梯接触部分,峡谷深切,山势险峻,许多极高山雪峰林立;海洋性冰川活跃。

不少河流干支流多发源于古冰川U形槽谷中,往下则急转为深切的V形谷, 后因高原隆起而成“谷中谷”的形态,或是支流以跌水或瀑布形式汇入主流。 这一峡谷地带,堆积地貌难以发育,山崩、滑坡、泥石流比较频繁。

植被类型复杂,垂直分布明显,低山郁郁葱葱的森林,可与邻近的冰川、雪山构成在同一幅画面上的瑰丽的图景。

  高原顶部气势开阔。主要是低山、丘陵和宽谷、盆地相间。山地不再呈峻峭巍峨状态,坡度和缓,比高不大,往往“远看似山,近看成川(平地)”。

高原地貌的外营力主要是比较强烈的物理风化作用与物质移动。大风把山地的岩屑、砂砾吹到低地背风处沉积起来,夏季冰川融水再把它们带走。这些沉积物在夜里和冬季,水结成冰,把松散的沉积物凝成冻土。

冻土层硬如岩石,河流不易下切,大量河水在冻土层上流动,多呈曲流。在青海省境内的长江、黄河源地和川西高原一带,形成广阔的泛滥平原、沼泽和草滩地貌。

  构成青藏高原主体的羌塘高原,位于昆仑山同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之间,海拔4500~4800米,地势南北两边高而中间低。

山地大多连续分布,被众多湖盆分隔。海拔6000米以上的高山有现代冰川发育。这里是高原湖泊集中分布的地区。由高空鸟瞰,星罗棋布的湖泊如点点繁星闪烁在绿色的缓丘、草滩之间。 沿湖地区,湖成平原广阔,为牧放藏羊、牦牛的优良草场。

草原上春夏季花开遍野,景色美丽。

  藏南的雅鲁藏布江谷地,地势较低,海拔3500~4100米,气候比较温暖,最暖月在15℃上下,最冷月约-4℃,年降水量300~500毫米,是西藏主要农业区,适宜种青稞、小麦、豌豆等。

西藏的主要城市拉萨、日喀则等也分布于此。   高原北部的柴达木盆地、昆仑山地,西部的阿里山地,由于气候十分干燥,均呈荒漠景观。西昆仑山是青藏高原的巨大冰川中心之一。这里的冰川属大陆性冰川。

它们大多处于静止或退缩状态,丧失了侵蚀能力,对高原现代地貌的发育作用较小。

  青藏高寒区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居民稀少,经济发展长期处于停滞状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各项建设有了较大进步,但人类活动的影响,尚不足以改变自然界的原来面目,原始状态自然保存得比较完整,为人类研究地球科学,探索自然奥秘,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场所。

5. 戈壁滩上的公路是什么

青藏公路东起青海省西宁市,西止西藏拉萨市。于1950年动工、1954年通车,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柏油公路,也是目前通往西藏里程较短、路况最好且最安全的公路。沿途景观比较大气磅礴且丰富。可看到草原、盐湖、戈壁、高山、荒漠等景观。一年四季通车,是5条进藏路线中最繁忙的公路,司机长时间开车易疲劳,因此交通事故也多。沿途不时会看到翻在路基下的货车,所以走青藏线要特别小心。

青藏公路全长1937千米,为国家二级公路干线,路基宽10米,坡度小于7%,最小半径125米,最大行车速度60千米/小时,全线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虽然线路的海拔高,但登上昆仑山后高原面系古老的湖盆地貌类型,起伏平缓,共修建涵洞474座,桥梁60多座,总长1347千米,初期修建、改建公路和设备购置总投资4050亿元,每千米平均造价2.52亿元。

青藏线的路况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冻土路面,也就是我们说的“坑坑洼洼”,所以轿车过去,不要靠太快,保不准前面就有一个坑,很容易磨底盘的,甚至还会撞坏前面的底板;

2、一天四季,有可能上午还是艳阳高照,中午就是冰雹、大雪,所以车子最好是适合这类变换气候的款式;

3、整体海拔高,青藏线全线平均海拔在4500左右,对于驾驶者和乘客来说这是极大的考验,当然车子的考验也是非常大的;

4、沿途补给站少,特别是那曲到格尔木这一段,全程800多公里,而中途只有沱沱河和五道梁可以补给,如果错过那就惨了!

5、走青藏线是很累的,不仅是环境也因为需要长时间的开车和跋涉,所以建议携带驾驶员最好是双驾驶员同行,比较有保障!

6. 戈壁滩全长多少公里?

甘肃东西横跨1600多公里,它东接陕西,南控巴蜀青海,西倚新疆,北扼内蒙、宁夏,是古丝绸之路的锁匙之地和黄金路段。

甘肃,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简称甘或陇,省会兰州市。位于黄河上游,祖国地理中心,介于北纬32°11′—42°57′,东经92°13′—108°46′之间;东接陕西,南邻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靠内蒙古、宁夏并与蒙古国接壤;属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全省土地总面积42.59万平方公里,辖12个地级市、2个自治州,常住人口2609.95万

7. 戈壁滩上的公路叫什么

从中国铁建获悉,沙特当地时间9月14日,设计最高时速为360公里的麦加至麦地那双线电气化高铁建成,这也是中国企业在海外参建的世界首条穿越沙漠地带高铁。

麦—麦高铁全长450.25公里,线路穿越阿拉伯沙漠,途经吉达、拉比格、阿卜杜拉国王经济城,其中麦加车站特大桥是全线的重点控制性工程,由中国企业独立承建。大桥总长1556米,横跨5条公路,桥梁最大宽度72.6米,为世界高速铁路桥梁之最。

据介绍,沙特地处地震带且年极端温度可达55摄氏度,为保证桥梁质量,中铁十八局通过技术创新,在梁体中埋设温度传感器和应变计,实时观察梁体的温度变化,及时调整施工工艺,满足了桥梁设计要求的地震安全性,以及震后快速通车的要求。

麦—麦高铁通车运营后,两地行车时间将由目前4个小时缩短到2个小时,年客运量将突破1500万人次。

8. 戈壁公路在哪里

乌玛高速公路起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乌海,终点止于青海省玛沁,途经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四省区,青铜峡至中卫段工程是国家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三五”规划内的重点公路交通项目,主线全长122.9公里,投资概算79.4亿元人民币,建设工期四年。

9. 戈壁滩河道

可能是距离太阳更近的原因,这里的沙漠是格外的炎热,40多度的高温,地表温度达到60度,让每天的行进距离远远的低于了预计的距离,看来这次带来的食物和水恐怕难以维持到驶出沙漠

这是途径的一篇胡杨林,可惜由于地下河道的变迁,已经枯萎了上千年,胡杨死后,传说是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腐。

炎热的环境也没有阻止动物的繁殖和生产。

感觉不到他们惧怕人类,似乎并不在意有人类闯入他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昼夜温差在40度,夜晚温度接近0度,需要睡袋才能抵御寒冷,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夜晚似乎离星河更近了一步,漫天的星星,无法形容它的美。

10. 戈壁滩上的公路有哪些

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

1993年始建于新疆的二级公路

中国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即塔里木沙漠公路):是目前世界最长的贯穿流动沙漠的等级公路,也是中国最早的沙漠公路。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古丝绸之路的中心,如今已是石油勘探开发的主战场,是中石油、中石化的主力油气田基地,途经轮南油田、塔河油田、塔中油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目前也是众多旅游者前去观光的目的地之一。

塔克拉玛干沙漠里,第一条公路是轮台-民丰沙漠公路(1995年贯通,2014年编入216国道),第二条公路是阿拉尔-和田沙漠公路(2007年贯通)。第三条斜线南部,且末—塔中2003年立项并开工建设;北部是阿拉尔-塔中(2015年获批)。第四条是尉犁至且末,2017年3月正式对勘察设计进行国内公开招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