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武夷山一号船棺
武夷山竹筏漂流票价130元,明码标价、物有所值,因为这一趟漂流下来,可以将武夷山的精华景观尽收眼底,诸如摩崖石刻、架壑船棺、武夷精舍、奇峰怪石等等。但是这些不可错过的景观和历史传说,如果没有艄公的指点和生动讲解,也许初来乍到的游客就将与它们擦肩而过而不自知。
九曲溪竹筏漂流,一般一个竹筏乘坐6-8人,每一竹筏配备2名艄公,通常登筏不久,艄公就会跟游客说:若想玩得尽兴,边玩边讲解,需要每位游客现金支付至少20元的小费,付与不付全凭自愿。
2. 武夷山船棺尸骨照片
1、武夷山
武夷山文化与自然遗产地处福建武夷山市的西南部,包括中西部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部的自然与文化景观保护区以及古汉城遗址保护区为核心区域,中部的九曲溪生态保护区则为次核心区域。
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点主要有:架壑船棺、闽越王城、武夷精舍、兴贤书院等。
武夷山悬棺葬分布武夷山风景区内九曲溪沿岸,武夷山古代船棺分布在18处,现存船棺19具。
闽越王城位于风景区南约20公里处,依山傍水、保存完整、规模宏大,是现今我国长江以南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汉代古城址,被誉为“中国江南第一古城”。在48万平方米的王城内外,发现了闽越族人民的居住遗址、陶窑群、墓葬手工业作坊区、祭祀建筑等遗迹,以及印泥文字、坚利的铁兵器和生产工具、精美的青铜器、玉器、陶器以及其他众多令人惊叹的遗存。
武夷精舍位于五曲溪北隐屏峰西南麓,占地数亩,是当时武夷山的一大建筑,世称“武夷之巨观”。武夷精舍落成后,朱熹在此著述讲学长达十年之久,来此就读的四方学者众多,朱熹在此完成了《四书章句集注》等一批理学著作。
兴贤书院位于武夷山市五夫镇兴贤古街上,兴建于南宋孝宗(1163—1189年),据传是朱熹为了纪念其师胡宪而建的。兴贤,意为兴贤育秀,书院门牌楼高耸,上嵌竖匾,匾文为朱熹手迹“兴贤书院”四个遒劲的大字。朱熹曾在此著述授徒、传播理学,兴贤书院也就成为朱熹重要的学术活动场所。
2、福建土楼
福建土楼是中国东南山区土楼中最出色的代表和最值得保护的典范。这些土楼建造于13——20世纪,坐落于肥沃的深山峡谷之中,是一个社区族群长久以来共同生活和抵御侵害的居住传统的独特见证,代表了7个多世纪以来夯土建筑技艺的出现、创新、发展和杰出的艺术水平。福建土楼内部精细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其中一些具有精美的外部装饰,满足了社区人群在物质和精神双方面的需求,并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反映了在面临潜在威胁的环境下,处于偏远地区的复杂社会组织的一种发展模式。土楼建筑和它们所处环境之间的关系,显示了风水观念,以及建筑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理念。
福建土楼数量众多,其总量大约3000座上下。入选世界遗产的土楼由永定、南靖、华安三县的“六群四楼”组成,即:永定的初溪、洪坑、高北土楼群及衍香楼;南靖的田螺坑、河坑土楼群及和贵楼、怀远楼;华安的大地土楼群,共计46座土楼。
初溪土楼群位于永定下洋初溪村,由集庆、余庆、华庆、庚庆、锡庆、福庆、共庆、藩庆、善庆共计10座土楼组成。
洪坑土楼群位于永定湖坑镇湖坑村,由光裕、福兴、奎聚、福裕、如升、振成、庆成共7座土楼组成。
高北土楼群位于永定高头乡高北村,由承启、五云、世泽和侨福4座土楼组成。
衍香楼位于永定湖坑镇新南村,1842年开始修建,单重圆形土楼,振福楼位于永定湖坑镇西村,始建于1913年,双重圆形土楼。
田螺坑土楼群位于南靖书洋镇上坂村田螺村,由方形的步云楼和圆形的振昌楼、瑞云楼、和昌楼、文昌楼共5 座组成,其中步云楼位于中部,其余4座土楼发分布于四周。这5座土楼依山势起伏,高低错落,疏密有致,居高俯瞰,4座圆楼拱卫中间的方楼,形成极其独特的人文景观,观之令人震撼。
河坑土楼群位于南靖县书洋镇曲江村河坑村,由朝水、永盛、绳庆、永荣、南熏、阳照、永贵、裕昌、东升、晓春、永庆、裕兴共计13座土楼组成,是入选世遗土楼最多的土楼群。
怀远楼位于南靖县梅林镇坎下村,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至宣统元年,单重圆形土楼。
和贵楼位于南靖县梅林镇璞山村,建于清雍正十年,单重长方形土楼。
大地土楼群位于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由二宜楼、南阳楼和东阳楼组成。二宜楼建于清乾隆五年,双重圆形土楼,是世遗土楼中为数不多的单元式土楼。
3、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
“鼓浪屿”位于厦门市思明区,是厦门岛西南隅一座面积1.88平方公里的小岛。“鼓浪屿”开拓于宋末元初,在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的一百年历史中,随着厦门作为福建地区早期开放的重要对外贸易港口之一,受到来自中国闽南地区、西方国家和亚洲国家等多元文化的共同影响。外来多元文化的碰撞、共存和融合,以及华人文化具有的巨大创造力和积极作用是“鼓浪屿”独特的文化特征。“鼓浪屿”完整的发展历程见证了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传统社会融入现代公共设施向新社会形态转变的历史变革。“鼓浪屿”是在多元文化共同影响下发展、完善的近代居住型社区的独特范例。岛上公共租界时期的国际化公共社区整体空间结构和环境要素以及历史建筑都被相对完整保护下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点近1000点。
除上述三处世界文化遗产,东南历史文化遗产还有海上丝绸之路、三坊七巷、闽浙木拱廓桥、闽南红砖建筑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3. 武夷船棺视频
武夷山
武夷山遗产地处中国福建省西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27°32′36″~27°55′15″;东经117°24′12″~118°02′50″,总面积99975ha。根据区内资源的不同特征,将全区划分为西部生物多样性、中部九曲溪生态、东部自然与文化景观以及城村闽越王城遗址等4个保护区。核心面积63575ha,核心次面积36400ha,同时,划定了外围保护地带--缓冲区,面积27888ha。
武夷山西部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分布着世界同纬度带现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东部山与水完美结合,人文与自然有机相融,以秀水、奇峰、幽谷、险壑等诸多美景、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众多的文物古迹而享有盛誉;中部是联系东西部并涵养九曲溪水源,保持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区域。
鉴于武夷山具有上述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自然与文化资源,中国政府推荐武夷山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武夷山于1999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一、 自然遗产武夷山拥有独特、宝贵的自然遗产价值,符合世界自然遗产第3、4条标准。
1、 武夷山是代表生物演化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突出例证 武夷山保存了世界同纬度带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发育有明显的植被垂直带谱:随海拔递增,依次分布着常绿阔叶林带(350-1400m,山地红壤)、针叶阔叶过渡带(500-1700m,山地黄红壤)、温性针叶林带(1100-1970m,山地黄壤)、中山草甸(1700-2158 m山地黄红壤)、中山苔藓矮曲林带(1700-1970m,山地黄壤)、中山草甸(1700-2158m,山地草甸土)五个植被带,分布着南方铁杉、小叶黄杨、武夷玉山竹等珍稀植物群落,几乎囊括了中国亚热带所有的亚热带原生性常绿阔叶林和岩生性植被群落。
2、武夷山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是尚存的珍稀、濒危物种栖息地武夷山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区内峰峦叠障,高差悬殊,绝对高差达1700m,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地理演变过程中许多动植物的"天然避难所",物种资源极其丰富。
(1)丰富的植物种质资源 武夷山已知植物3728种。种子植物类数量在中亚热带地区位居前列,有中国特有属27属31种,许多如银杏等为单种属孑遗植物3728种。种子植物种类数量在中亚热带地区位居前列,有中国特有属27属31种,许多如银杏等为单种属孑遗植物;有28种珍稀濒危种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如鹅掌楸、银钟树、南方铁杉、观光木、紫茎等。武夷山兰科植物尤其丰富,已知有32属78种,宽距兰,多花宽距兰为中国新记录种,盂兰为福建省公布新记录。而蕨类就有14个,如武夷山铁角蕨、武夷蹄盖蕨、武夷耳蕨、武夷假瘤足、武夷粉背蕨、武夷凸轴蕨等以"武夷"作为种加词的就达6种之多。武夷山的古树名木具有古、大、珍、多的特点,如武夷宫880年树龄的古桂、坑上980年树龄的南方红豆杉等,具有极高的科研和保存价值。
2)珍稀特有野生动物的基因库 武夷山已知的动物种类有5110种,其中:哺乳纲71种,鸟纲256种,鱼纲40种,两栖纲35种,爬行纲73咱,昆虫已定名4635种(其中有700余个新种,20种中国新记录)。在动物种类中尤以两栖、爬行类和昆类分布众多而著名于世,中外生物学家把武夷山称为"研究两栖、爬行动物的钥匙"、"鸟类天堂"、"蛇的王国"、"昆虫世界"。目前,已列入国际《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动物有46种,黑麂、金铁豺、黄腹角雉等11种列入一级保护。属中日、中澳侯鸟保护协定保护的种类有97种。中国特有野生动物49种,崇安髭蟾(角怪)、崇安地蜥、崇安斜鳞蛇、挂墩鸦雀更为武夷山所特有。
(3)世界著名的模式标本产地 武夷山丰富的种质资源早已成为中外科学家和研究机构所关注,十九世纪,英、法、美、奥地利等国学者就进入武夷山采集标本。武夷山现已发现或采集的野生动植树物模式标本近1000种,其中:植物模式产地57种;野生动物新种中的昆虫模式标本779种,脊椎动物模式标本产地种达56种。至今,仍有大量模式标本保存在伦敦、纽约、柏林、夏威夷等地的著名博物馆内。
3、武夷山具有独特、稀有的自然景观,属罕风的自然美地带,是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代表
(1)武夷山九曲溪自然风光独树一帜 九曲溪发源于武夷山森林茂密的西部,水量充沛,水质清澈,全长62.8公里,流经中部的生态保护区,蜿蜒于东部丹霞地貌,分布峦岩壑间和深刻的断裂方向控制下,形成深切河曲,在峰峦岩壑间萦回环绕,9.5公里的河曲,直线距离只有5公里,曲率达1.9公里。九曲溪两岸是典型的单斜丹霞地貌,分布着36奇峰、99 岩,所有峰岩顶斜、身陡、麓缓,昂首向东,如万马奔腾,气势雄伟,千姿百态。优越的气候和生境,又为群峰披上一层绿装,山麓峰巅、岩隙壑嶂都生长着翠绿的植被,造就了"石头上长树"的奇景,构成了罕风的自然山水景观。
(2)九曲溪风光是山与水完美结合的典范 曲折萦回的九曲溪贯穿于丹崖群峰之间,如玉带串珍珠,将36峰、99岩连为一体。山临水而立,水绕山而行,峰岩高低、河床宽窄、曲率大小、水流急缓、视域大小、视角仰俯等都达到绝妙的程度,构成"一溪贯群山,两岩列仙岫"的独特美景,溪光山色中溶注了中国传统的诗情画意和美学意境。登山可览碧水清溪,涉水能看奇峰异石,乘一叶古朴的竹筏顺溪而下,可赏奇拔秀伟、千姿百态、争奇斗妍的形象美;可品泉歌鸟鸣、浪击轻舟、篙点褐石、绿树红花的色彩美;可看流水游鱼、浮云飞鸟、艄公游人的动态美;可睹云绕山嶂、雾锁峰腰、雨罩群峰的朦胧美,身临秀色美景,犹如漫步奇幻百出的山水画廊,聆听丰富有变奏的交响乐章,欣赏韵味独特的瑶池歌舞,品味韵律有致的美丽诗篇,如痴如醉,飘飘欲仙。这是武夷山自然景观的精华,堪称世界一绝。
(3)武夷山九曲溪是人文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突出代表大自然赐予了武夷山独特和优越的自然环境,吸引了历代高人雅士、文臣武将在山中或游览、或隐居、或著述、或授徒,前赴后继,你来我往。自然山水陶冶了人们的性情,启迪了人们的智慧,人类的活动传播,发展了武夷山,为自然山水增辉添彩。先民的智慧,文士的驻足在九曲溪两岸留下众多的文化遗存:有高悬崖壁数千年不朽的架壑船棺18处;有朱熹、游酢、熊禾、蔡元定等鸿儒大雅的书院遗址35处;有堪称为中国古书法艺术宝库的历代摩崖石刻450多方,其中有古代官府和乡民保护武夷山水和动植物的禁令13方;有僧道的宫观寺庙及遗址60余处。这些遗存星罗棋布,如璀璨的宝石,镶嵌于武夷山的溪畔山涧、峰麓山巅、岩穴崖壁,将古人的智慧、先哲的思想、人民的劳动融于自然山水之间,为武夷山增添了浓郁的文化气息,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给人以浑然天成的和谐美感。这在我国的诸多景观中是极为罕见的。
二、 文化遗产从历史和科学的角度看,武夷山具有突出、普遍价值,不仅能为已消逝的古文明和文化传统提供独特的见证,而且与理学思想文明有着直接的、实质性的联系,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第3、5标准。
1、武夷山的"古闽越"、"闽越族"文化遗存是业已消逝的古代文明的历史见证 武夷山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先民在此劳动生息,逐步形成了国内外绝无仅有的偏居中国一隅的"古闽族"文化和其后的"闽越族"文化,绵延2000多年之久,留下众多的文化遗存。反映这一时期文化特征的主要有"架壑船棺"、"虹桥板"以及占地48万m2的汉代闽越王城遗址。
在武夷山东部绝壁岩洞中的架壑船棺、虹桥板是古先民丧葬遗存,距今3000多年。棺中的棉布残片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棉纺织品实物。武夷架壑船棺是现今国内发现年代最久远的悬棺。因而,武夷山被考古学家认为是悬棺葬俗的发祥地,其实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和已消逝的古闽族文化的极为珍贵资料。
占地48万m2的汉城遗址,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研究价值。它是中国长江以南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汉代古城址,在创建选址、建筑手法和风格上独具一格,是中国古代南方城市的一个典型代表,在中国和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现已发掘出土大量珍贵文物,如日用陶器、陶制建筑材料、文字瓦当、铁器青铜器等,分别代表当时先进的生产力,体现了中国文明的最高水平,为研究汉代闽越族盛衰及江南经济文化发展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2、朱熹(1130-1200)是继孔子之后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他集孔子以下学术思想之大成,形成儒学思想文化的杰出代表---朱子理学,被钦定为官方的正统哲学思想,构筑了中国宋代至清代(13世纪至20世纪)700余年间一直处于统治地位的思想理论,代表具有普遍意义的传统民族精神,影响远及东亚和欧美诸国,成为东亚文明的体现。至今,国外还保留着日本朱子学、朝鲜朱子学(退溪学)等,吸引着世界上几十个国家的专家、学者致力于理学思想的研究。在德国特里尔大学、荷兰国立莱顿大学、瑞典斯德哥尔摩、美国哥伦比亚、哈佛、夏威夷等地大学都开设有攻读朱子学博士学位的研究院。1982年以一来,在夏威夷、厦门、武夷山、台北召开了4次国际朱子理这研讨会,探讨理学文化与儒学思想的渊源关系和发展历程以及朱熹理学的现实影响。
4. 武夷山船棺主人是越祖
武夷山大王峰又名沙帽岩、天柱峰,因山形如宦者纱帽,独具王者威仪而得名,位于九曲溪口北面,是进入九曲溪的第一峰。大王峰海拔530米,上丰下敛,远远望去宛如擎天巨柱,在武夷山三十六峰中有“仙壑王”之称。
大王峰四周悬崖峭壁,仅南壁一条狭小的孔道,可供登临峰巅。这是一条直上直下的裂罅,宽仅尺许,中凿石级,可拾级盘旋而上。裂罅越高越窄,有的地方登临者需侧身缩腹,手足并用而过。明代徐霞客称其为武夷三大险径之一。峰腰有张仙岩,相传是汉代张垓坐化之处。有天鉴池,池水极清沏,虽旱不竭。池上流泉名“寒碧泉”。池侧为宋羽士林文能结庐处。从这里再升一梯,有升真观故址。从观左拾级而上,则为通天台。再往上登数十步,便到了大王峰顶。
武夷山大王峰
大王峰巅地势平旷,古树参天,积叶遍地。东壁岩罅间有升真洞,洞内有虹桥板跨空,船棺架临其上,历数千年而不朽,人亦莫能取。山顶上还有一条深不可测的岩罅,宽约一米多,下窥黝黑,投以石,声殷殷如雷,片刻方息。相传这就是宋代屡遣使者送“金龙玉简”的地方,故名“投龙洞”。站在峰巅,俯瞰武夷群峰碧水,令人心旷神怡。
山顶有清庚子年(1900年)崇安南门潘氏建立的“云屏山房”。这个潘氏云屏山房,当时还出版过宋大学者的代表作“屏山全集”。潘氏祖孙三代都热衷地方教育,在大王峰上编著史籍,刊印大量书籍发行。可称为一个小型出版社
5. 武夷山悬崖峭壁上的船棺
福建省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
1.明德化窑何朝宗塑观音立像;
2.五代闽国铜鎏金王延翰狮子炉;
3.唐波斯孔雀绿釉陶瓶;
4.清廖熙雕黄杨木观音立像;
5.明吕纪设色梅花天鹅图轴;
6.黄花岗烈士林觉民致妻陈意映遗书;
7.定窑白釉划莲花纹大碗;
8.武夷山船棺;
9.“林则徐印”对章;
10.褐色罗印花褶裥裙。
6. 武夷山1号码头
一、武夷山九曲溪竹筏运输服务价格仍维持现行标准,具体价格为130元/人次(从星村码头至武夷宫码头,含资源有偿使用费)。
二、竹筏由游客自愿选择乘坐,竹筏运输票应单独销售,不得与门票捆绑销售。